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default

What I love to listen to——教练手札区特别活动 每天一支乐队介绍(已结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 2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2年前,Brett Anderson结束了Suede的神话之后,我们一直期待着他们的重新出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之后,Brett Anderson这个Suede的主脑人物最终没有再重组Suede。而是选择和Suede的第一任吉他手Bernard Butler重新组合,成立一个新的乐队-The Tears。现在The Tears已经带着他们的最新专辑Here Come The Tears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由于Bernard Bulter时期的Suede作品Suede和Dog Man Star几乎是被评论界和乐迷所公认的Suede最精彩的作品,那么这次The Tears的表现依然被人寄予厚望的自然是Bernard Bulter的表现。在这些年之中Bernard Bulter不断地与众多音乐人合作,其中包括Richard Ashcroft以及Morrisey这些十分出色的音乐人。无疑这些人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Bernard Bulter。再加上在离开Suede的这些年中,Bernard Bulter也出版了2张个人专辑。因此在音乐的路程上也算走得比较全面了。这次能够在和Brett Anderson走到一起,算是他们在重新完成当时没有走完的一段Suede之路。


  而Brett Anderson在2003年果断的结束了Suede之后,整整一年内没有任何动静。在充分的审视过自身的音乐路程之后,发现似乎还有一段没有完成,那就是在Bernard Bulter 离开之后变味儿的Suede似乎并不是他想要的状态。于是再次遇见当年的好友之后,两人一拍即合,重新搭档,开始新的音乐计划,将未完成的事业进行完。


  新乐队阵容包括主音Brett Anderson,吉他手Bernard Bulter,Bass手Nathan Fisher,鼓手Makoto Sakamoto。专辑在表现上显得过于中规中矩。并未给人太多的惊喜。或许由于新成员之间的默契干还未完全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因此The Tears的音乐让人感觉是一个错误。这次Brett Anderson和Bernard Bulter共同创作了13首作品。在这张专辑中,我们听到的不再是Brett Anderson那激情飞扬的声音。而是进入不惑之年的男人对音乐的理解。这此Brett Anderson和Bernard Bulter二人在音乐上依然保持着Suede后期的Btip pop风格。旋律上上口,但是作为Suede时期的标志性声音,Brett Anderson的嗓音却已经不再是尖锐的表现自我。



  也许听过Suede最后一张创作专辑的老乐迷都会感慨"Brett Anderson的嗓音确实已经没有从前那么高亢了",对于这个问题,Brett Anderson在The Tears的新专辑中做出了最合适的回答。也许我的声音不再高亢,但是我依然在努力。这张Here Come the Tears中加入了大量的弦乐伴奏,这样的使得他们的音乐的旋律感极大地增强。同时也弥补了缺少激情的Brett嗓音对旋律所带来的苍白。流行化的旋律使得许多摇滚迷们被这张专辑彻底的伤了。作为Brett Anderson写出这样的歌曲来或许是不被人理解的。从Refugee中夹杂的大量弦乐伴奏到Autograph中乡村感十足的口琴,再到Co-Star中类似Trip Hop的鼓点。几乎让所有Suede迷摸不着头脑。整张专辑都基本上都不是快歌。偏慢的歌曲让许多铁杆Suede迷彻底的对这张专辑没有了一点儿兴趣。除了提前发表的单曲Refugees和专辑中的Lovers之外。其他都是慢歌。返回来看专辑中的慢歌,也没有了在Coming Up及Heda Music时期Suede的煽情和感动。旋律上的中庸也让人对The Tears几乎失去了耐性。再点评到Bernard Bulter的表现,也已经没有了当初Suede中的锋利之感。或许是作品的表现力限制了他的演奏,这张专辑中几乎埋没了他的个人情感挥发,或者说只能是完成了他的任务而已。如果这就是他和Brett Anderson重新完成的一张回归之作,那么可以说是不成功的。毕竟作为挑剔的乐迷是无法接受这样的Bernard Bulter的。只是昙花一现的出现在Refugee中的精彩并不能代表他技术的高水准。所以这样的合作是不成功的。总的说来,这次二人的合作是不成功的。或者我们不得不承认Brett Anderson老了。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歌词依然细腻,依然动人。或许Brett Anderson应该去改行做个诗人。专辑的名字叫《Here Come the Tears》也许没错,是一张会让人流泪的专辑,流泪的原因是因为从前那个让人激情四射的Suede已经永远的不会回来了。真正的和我们"See you next life" 了

  但是他们毕竟有着辉煌的历史,作为怀念,我们还是再期待下一次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 14: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Travis

特拉维斯(Travis)是一支苏格兰四人摇滚乐队,被认为是1990年代末英国最为优秀的传统摇滚乐队之一。他们的曲风以英式摇滚(Britpop)、传统摇滚(British Trad Rock)、后垃圾(Post-Grunge)和成人另类流行/摇滚(Alternative Pop/ Rock)为主。乐团的苏格兰背景、出色的旋律以及主唱让人难以忘怀的嗓音使特拉维斯与电台司令(Radiohead)、绿洲(Oasis)、模糊(Blur)以及酷玩(Coldplay)一起成为了英式摇滚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几支乐队。

目录
1 成员
2 简史
3 作品一览
3.1 专辑
3.2 精选辑
3.3 英国榜上榜单曲
4 相关链接



[编辑]
成员
自创始以来,特拉维斯就一直有四名固定的成员。

弗朗西斯·希利(Francis Healy)
主音兼吉他手。昵称“Fran”。是乐队的核心成员,同时负责大部分歌曲的创作。Travis最早也是由他提议组建的。他热心于公益活动,是让贫穷成为历史(Make Poverty History)运动的成员,曾经两次赴苏丹参与相关活动。
安迪·邓禄普(Andy Dunlop)
首席吉他手。乐队成立之初是Francis的同学。
道吉·佩恩(Dougie Payne)
贝司手。也是Francis的同学。
尼尔·普里姆罗斯(Neil Primrose)
鼓手。2002年他在游泳池中滑倒造成脊柱损伤,险些丧命。

简史
1990年乐队成立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Glasgow)。最早提出组团的是Francis。他的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同学Andy和Dougie的响应。据Francis本人说,他之所以提出组团是为了试一试自己的创作能力。不过当时乐队的名字叫玻璃洋葱(Glass Onion)

之后几年,乐队的成员们仅仅是把乐队的工作当成是一项业余爱好,并没有想过把音乐当作自己未来的事业。不过当乐队的成员们先后从学校毕业之后,他们开始郑重地考虑乐队的未来问题。期间,他们决定把乐队的名字改成现在的特拉维斯(Travis)。这个名字来源自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的代表作之一——《德州巴黎》(Paris, Texas)中由哈里·迪恩·斯坦顿(Harry Dean Stanton)饰演的男主角Travis。在影片中,沉默寡言的Travis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一直试图走出沙漠但是他却没有丝毫对过去的记忆。后来,他的弟弟找到了他,把他送回了过去的家与亲人团聚,并帮助他适应了文明世界的生活。

1996年,Travis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新索音乐(Sony Music)的一纸合约。随后,为了乐队的长远发展,他们将创作基地从格拉斯哥搬到了伦敦。同年秋天,他们自己发行了第一张EP——All I Wanna Do Is Rock,这首歌曲被认为是他们早年传统摇滚曲风的代表作,主唱Francis嗓音的出色表现力和漂亮的吉他旋律让这首歌曲获得了广泛的好评。1997年,他们的第二首单曲U16 Girls也随后出炉。这两首歌曲和之后的Happy以及Tied to the '90s都被收录进了他们的第一张专辑Good Feeling。这张专辑发布后立即空降英国榜的前十位。

次年,Travis马不停蹄地选择与明星制作人奈杰尔·戈德里奇(Nigel Godrich)合作,制作Good Feeling之后的下一张专辑。在几个月的紧张创作和录制之后,他们的第二张专辑The Man Who在1999年正式发布。这张专辑的巨大成功几乎让前一张专辑Good Feeling的光芒黯然失色。这张唱片在全英创造了六白金的销量,名列专辑榜第一,其中的数首单曲如Writing To Reach You、Driftwood、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在英国榜单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张专辑也在不少音乐奖项上满载而归。

2001年,Travis的第三张专辑The Invisible Band在当年的英国和美国专辑榜上都获得了不错的席次(在英国榜上他们再一次获得了第一),其中的单曲Sing在英国单曲榜还取得了第三的成绩。2002年,乐队的鼓手Neil Primrose在游泳池中滑倒造成脊柱损伤,一度危及生命。由于这一不幸,乐队几乎面临解散的境地。不过最后乐队的成员们还是选择等待Neil Primrose的康复,继续他们的音乐之路。经过漫长的休整,乐队在2003年发行了第四张专辑12 Memories。2004年末,他们决定对自己9年来的音乐历程做一个小小的回顾——他们发行了第一张精选辑Singles,其中除了他们历年的经典单曲之外,还包括了一首新单曲Walking In The Sun。次年,这张精选辑由新索音乐中国部和上海声像在中国大陆引进发行,成为Travis第一张在中国大陆发行的唱片。

Travis一向热心于参与公益活动。2005年2月他们与Franz Ferdinand以及Mogwai等乐队一道参加了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及海啸灾民的援助义演。2005年7月2日,他们参加了现场八方音乐会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演出,4天后,他们又在八國峰會开幕前夕参加了现场八方音乐会在苏格兰爱丁堡(Edinburgh)的演出。

作品一览
专辑
Good Feeling (1997年发行) 英国专辑榜第9位
The Man Who (1999年发行) 英国专辑榜冠军,美国专辑榜第135位
The Invisible Band (2001年发行) 英国专辑榜冠军,美国专辑榜第39位
12 Memories (2003年发行) 英国专辑榜季军,美国专辑榜第41位
精选辑
Singles (2004年发行) 英国专辑榜第四位
英国榜上榜单曲
专辑Good Feeling
1997年 U16 Girls 英国单曲榜第40位
1997年 All I Want to Do Is Rock 英国单曲榜第39位
1997年 Tied to the 90's 英国单曲榜第30位
1997年 Happy 英国单曲榜第38位
1998年 More Than Us EP (包括More Than Us / Give Me Some Truth / All I Want to Do Is Rock / Funny Thing) 英国单曲榜第16位
专辑The Man Who
1999年 Writing To Reach You 英国单曲榜第14位
1999年 Driftwood 英国单曲榜第13位
1999年 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英国单曲榜第10位
1999年 Turn 英国单曲榜第8位
独立单曲
2000年 Coming Around 英国单曲榜第5位
专辑The Invisible Band
2001年 Sing 英国单曲榜第3位
2001年 Side 英国单曲榜第14位
2001年 Flowers in the Window 英国单曲榜第18位
专辑12 Memories
2003年 Re-Offender 英国单曲榜第7位
2004年 The Beautiful Occupation 英国单曲榜第46位
2004年 Love Will Come Through 英国单曲榜第28位
精选辑Singles
2004年 Walking In The Sun 英国单曲榜第20位
没有美国单曲榜前40位上榜单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 14: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情好再多来一个——Coldplay资料

酷玩樂團(Coldplay),是一個來自英國的摇滚音乐團體。樂團1996年在倫敦組成,成員有:

克里斯·馬汀(Chris Martin):主唱、吉他手、鋼琴
蓋·貝瑞曼(Guy Berryman):貝斯手
強尼·邦藍(Jonny Buckland):首席吉他手
威爾·查恩(Will Champion):鼓手
酷玩樂團的《降落傘》和《静寂的世界》這兩張專輯根據MTV的報導資料,發行量超過1600萬張。

酷玩樂團的風格以搖滾詩著稱,音樂經常有著單純旋律而且歌詞動人,充滿情感,許多樂曲都富有一些哲理,亦有人稱其為超現實感的搖滾風格,2001年此樂團獲得了兩座全英音樂獎,2002年並獲得美國葛萊美獎的另類音樂獎。

目录
1 簡史
1.1 成立初期(1996年9月到1999年10月)
1.2 降落傘專輯時期(1999年11月到2000年9月)
1.3 玩過頭專輯時期(2001年10到2004年中期)
1.4 XY密碼專輯時期 (2004年中期-2005年)
2 作品一覽
3 相關連結



簡史
成立初期(1996年9月到1999年10月)
酷玩樂團在1998年開始正式跨入搖滾樂界,早期的音樂風格都令人聯想到電臺司令,綠洲,Jeff,Buckley, U2,R.E.M,平克·弗洛伊德,a-ha,約翰·藍儂,史密斯,Grandaddy,Sparklehorse,石玫瑰,Tom Waits,The Flaming Lips,尼爾·揚,Echo,the Bunnymen及崔維斯等等;第一張名為安全﹙Safety﹚的迷你EP專輯在5月18日發行之後,參加了1998年的曼徹斯特音樂祭,並獲得代表Panda Record﹙又稱Fierce Panda﹚獨立音樂製作公司的負責人西蒙·威廉斯Simon Williams簽約。

1999年5月酷玩樂團發行了單曲《兄弟姐妹》(Brothers & Sisters)。接着與大型唱片公司Parlophone簽約,發行了《藍月》(Blue Moon)迷你EP專輯,2000年所發行的兩首單曲《顫抖》(Shiver)、《黃色》(Yellow)皆進入英國單曲排行榜前40名。

降落傘專輯時期(1999年11月到2000年9月)
2000年年底發行了第一張專輯《降落傘》﹙Parachutes﹚

玩過頭專輯時期(2001年10到2004年中期)
2002年發行了第二張專輯《玩過頭》﹙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

XY密碼專輯時期 (2004年中期-2005年)
2005年6月6日,酷玩樂團發行了第三張專輯《XY密碼》﹙X&Y﹚

作品一覽
專輯
《降落傘》:2000年7月10日發行,英國排行榜第1名,美國排行榜第51名。
《玩過頭》:2002年8月26日發行,英國排行榜第1名,美國排行榜第5名。
《XY密碼》:2005年6月6日發行,英國排行榜第1名,美國排行榜第1名。
演唱會紀錄
《2003年現場》﹙Live 2003﹚:2003年11月4日發行,美國排行榜第13名。
DVD
《最多的酷玩樂團》﹙Maximum Coldplay﹚:非官方發行
《酷玩樂團-從起點開始》﹙Coldplay - Back to the Start﹚:非官方發行
EP
《安全》 :1998年, 由酷玩樂團獨立製作,僅在英國發行500張。
《兄弟姐妹》:1999年,英國Fierce Panda發行
《藍色的房間》:1999年,EMI唱片公司美國發行, 英國的是Parlophone 發行
《煩惱》﹙Trouble﹚:2000年,挪威的現場演唱錄音,,與同名單曲不同的是,這張EP僅在挪威由EMI發行。
《火花》﹙Sparks﹚:2000年,非商業發行的EP,基於提供媒體宣傳資料而廣為發行,內含《黃色》單曲的現場演唱,另一面則是《藍色房間》單曲。
《時鐘》﹙Clocks﹚ :2003年,在荷蘭的鹿特丹錄製,EMI發行,有三首單曲裝在一個很大的分頁CD包裝中。
單曲
《兄弟姐妹》Brothers and Sisters :1999年,英國獨立音樂Fierce Panda發行,美國獨立音樂Universal/Island發行,英國排行榜第92名。
《顫抖》Shiver :2000年在美國由EMI發行,在英國由Parlophone發行,英國排行榜第35名,美國排行榜第8名。
《黃色》Yellow:2000年,英國排行榜第4名,美國排行榜第48名。
《煩惱》Trouble :2000年,英國排行榜第10名
《別慌》Don't Panic :2001年,除了英國之外的歐洲地區發行,並有不同版本在丹麥、法國和荷蘭銷售。
《在我這邊》In My Place :2002年,英國排行榜第2名,美國排行榜第1名。
《科學家》The Scientist :2002年,除了美國之外,全球發行,英國排行榜第10名
《科學家DVD》The Scientist DVD Single :2002年,僅在英國發行。
《時鐘》Clocks (2002年: US Radio. 2003年: Worldwide, excl. US) #9 UK; #29 US
《時鐘_DVD》Clocks DVD Single :2003年除了美國之外,全球發行
《上帝給你的微笑》God Put A Smile Upon Your Face :2003年,僅在歐洲發行。英國排行榜第100名。
《音速飛行》Speed of Sound :2005年,英國排行榜第2名,美國排行榜第8名。
《修復你》Fix You (2005年)
其他
《肉餡間諜》Mince Spies :2001年由酷玩樂團歌迷俱樂部發行,全球限量1000張,內容包括了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和《黃色》單曲的混音版。
《混音》Remixes :2003年僅在英國發行,限量1000張。
[编辑]
相關連結
酷玩樂團官方網站:http://www.coldplay.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17: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Muse Radiohead接班人~

乐队资料
  成立时间:1997年
  音乐流派:英伦流行摇滚
  词曲创作、歌手、吉他手兼键盘手:Matt Bellamy
  贝司手:Chris Wolstenholm
  鼓手:DominicHoward

+---Muse主要作品  
|   +---1999 - Showbiz  
|   +---2001 - Origin of Symmetry  
|   +---2002 - Hullabaloo [2CD]  
|   |   +---CD1  
|   |   +---CD2  
|   +---2002 - Live at Belfort  
|   +---2002 - Microcuts On Stage  
|   +---2003 - Absolution  

    英国流行音乐界总是人才辈出,自上世纪90年代的“Brit-pop”大潮逐渐散去之后,英国独立音乐与主流音乐的界限正在被更多的年轻乐队打破,他们不仅保持着前辈乐队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原创性,而且正在将更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融合到自己的音乐当中,以求得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制造成功。Muse无疑就是这些英国新乐队当中的佼佼者。  

成长历程
     
    来自英国Devon的海湾小镇Teignmouth的Muse乐队,成员年纪并不大,个个长着一张娃娃脸,但是他们的在音乐界的资历并不浅。1998年就出道的他们,在乐坛已经沉浮六载。乐队成员分别是词曲创作、歌手、吉他手兼键盘手Matt Bellamy,贝司手Chris Wolstenholm,鼓手Dominic Howard。
     
    三个人在12、13岁,正值青春期的时候组成了自己的乐队,叫GothicPlague。三个年轻人马不停蹄地奔赴各种场合、俱乐部或者酒吧演出。乐队名也从开始的GothicPlague换作了FixedPenalty,又换作了RocketBabyDolls。直到1997年,他们才最后选择了Muse作为乐队的名字。此时,年纪轻轻的他们已经有了近10年的组团历史、5年的俱乐部表演经验了。
    
    英国的音乐工业无法让他们感到更多的兴趣,他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国音乐。1998年,Muse参加了在曼城举办的一个名叫TasteMedia的比赛,结果脱颖而出,立刻获得许多美国唱片公司的兴趣,相继邀请他们至纽约、洛杉矶等地表演。
  
    经过在欧洲及美国的各大音乐节上的表演,他们引起了歌迷的广泛注意,并且很快成为1999年最受瞩目的年轻英国乐队之一。其后,Muse在洛杉矶率先与Madonna的唱片公司Maverick签约,而德国的Motor、法国的Naive、英国的Mushroom等唱片公司亦相继与他们签约。之后乐队转投到半主流厂牌Mushroom Records旗下,随即推出乐队的处女唱片《Showbiz》,这张慢热的唱片虽然在英国没有大红大紫,但是他们鲜明紧凑的音乐节奏所带来的爆发力,却为他们赢得了美国市场的青睐。  

   在1999年完成的一个世界和英国的巡回演出后,他们发行了新的单曲《UNO》和《Sunburn》,并在年底赢得了《NME》杂志评选的1999年“最佳新晋乐团”。
  
   随着乐队知名度的不断扩展,以及在世界各地不断演出的锤炼,Muse乐队也开始为乐队确定出以后的音乐发展方向。迄今为止,乐队已经发表了三张音乐专辑,分别是2001年的《Origin Of Symmetry》以及去年发表的新专辑《Absolution》。与同时代众多的英国乐队相比,这个摇滚三人组合的音乐极富爆炸性,总是给人以激情四溢的感觉,这样的乐风和美国另类摇滚的风格有些不谋而合,所以他们能够受到美国市场的关注,甚至还曾被麦当那的音乐公司Maverick青睐就不足为奇了。而乐队的真正野心却是要在他们的音乐中,融入古典音乐的元素,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古典摇滚乐风,因为乐队的主唱Matt Bellamy从小学习钢琴,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很深,并且经常聆听如帕格尼尼以及拉赫马尼诺夫等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所以乐队成员不想只是被人看作是一支平庸的摇滚乐队,而是要站在古典传统的基础上,将摇滚乐的内涵发扬光大。在新专辑《Absolution》当中,他们将古典主义的心境与摇滚乐的激情共冶一炉,将歌剧花腔的演唱技巧、美丽迷人的钢琴乐韵以及吉他噪音有机地结合,创作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古典摇滚风范,受到英国乐评人的强烈称赞,称他们的音乐是巴洛克摇滚的旗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4 21: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Trip Hop三巨头之一Massive Attack

"Mezzanine"专辑仍然在Bristol 录制!音乐中多了那种飘渺迷离的幽暗气氛,深沉、凝重,甚至有点黯然神伤!首曲"Angel"在音乐气氛的渲染上可谓登峰造极了,飘忽迷离的吉他音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营造出了电影意境般的气氛!而"Risingson"有如让人置身于飘渺外太空的奇异感觉!其中的"Inertia Creeps"则具有明显的中东音乐气息,使作品异域的文化味道十足!同时拌有明快有力的鼓点、低沉梦幻般、自言自语的Rapping!


专辑:No Protection
Release Date: 04/23/1996
Label: Gyroscope

点评:

在听了Protection的电子混音版本No Protection后,我发现Massive Attack在Ambient Techno的创作才华上、在利用电子技术制作音乐的手段上竟不逊色于那些电子高手!


专辑:Protection
Release Date: 01/24/1995
Label: Virgin

点评:

"Protection",这简直是一张不可思议的杰作,在我眼里它是完美无暇的作品!唱片的制作人是为Bjork制作过音乐的内利胡柏,同时请来了Nicolette以及Everything But The Girl乐队的Tracy Thorn等艺人援手。其中有中东音乐风味的"Karmacoma"、柔弱纤美犹如天使般嗓音的Nicolette所演唱的"Three",还抑扬顿挫、韵味十足的歌曲"Spying Glass"…


专辑:Blue Lines
Release Date: 08/06/1991
Label: Virgin

点评:

1991年的处女作"Blue Lines"的问世,犹如平地一声雷,其梦幻迷离的鼓点、城市化的歌词内涵、精良的制作让Massive Attack毕露出音乐家素质的锋芒,这张专辑更是Bristol Hip-Hop运动的蓝本作品!人们已经把这三位带有一份神秘色彩的音乐人视为传奇人物了!同时"Blue Lines"在当年还成为音响器材的试音唱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5 10: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强悍,果然是每天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5 23: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Blur

BLUR(污迹)1989年组建于英国科尔切斯特。这支乐队是由主唱代蒙。阿尔本(Damon albarn)组建起来的。他曾在艺校的录音室中打工,因此后来熟识录音间的操作:贝司手亚历克斯。詹姆斯(Alex James),吉他手格雷厄穆。考可森(Graham Coxon),鼓手戴夫。朗特别里(Dave Rowntree),四个人全凭自己的天分取得了他们的地位,在两年时间里横扫英国流行界--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斐然的成绩有力的摧毁了“在电视游戏和舞曲时代摇滚乐已经死”的预言。

  乐队最初一“蜥螈”(SEYMOUR)的名字举行过几次演出,偶像艺人达米安。和斯特(Damien Hirst)称他们“为‘批头士’以来英国最棒的乐队”。一盘样带将他们引入EMI下属公司FOOD公司的门槛,并把乐队名字改为“污迹”。1990年乐队的处女单曲《她真高》(She's So High)一经问世,便进入英国排行榜前50名之内,打破了乐坛被“Baggy”[一种由“快乐的星期一”(HAPPY MONDAYS*)]和“石玫瑰”(STONE ROSES,THE*)为代表的独立/舞曲混合乐]“奴役”的形式。但男孩们并不甘于小小的混音室,他们还很上镜头,风趣,可爱,性感,一时间成了英国音乐界的宠儿。

  1991年乐队处女专辑《闲暇》(Leisure)问世,其中单曲《别无它路》(There's No Other Way)闯入英国排行榜前十名,这在当时是非常“非常”的作品,尤其是颇为可怕的歌词,对于乐队来说可并不是什么天真的回忆。

  相形之下,1992年的单曲《流行景象》(Popscene)却反映不佳,他的朋克气质,精力充沛而充满上进的声音与当时流行的消沉抑郁的GRUNGE之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个多变的时尚中,乐队显得如昨日黄花。徒劳的美国巡演导致乐队内部的争吵,与经理人的不合几乎使乐队破产,更糟的是,他们的演出质量下降,观众开始离乐队而区,在一酒后伤人的事件中,险些被FOOD公司开除。

  乐队“最后的机会”就是1993年《现代生活是垃圾》(Moderm Life Is Rubbish),乐队的美国公司建议这张专辑与“涅磐”(NIRVANA)前制作人布奇。瓦易格(Butch Vig)重新录制一遍。实际上,FOOD公司为了使单曲获得更好的成绩,完全放弃了这个计划,他们认为新素材里缺乏具有流行潜力的热门歌曲,但只造成了一点点流行。这次专辑和单曲都经受了严格的考验,阿尔本迅速的成长进步扭转了批评家的看法,他既树立了一个新的现代影响力有保持了不列颠之声的精髓之处--深埋在“奇想”(Kings,The*)乐队中的时代根基。虽然乐队又以出色的表演挽回了过去的损失而重新赢得了乐迷,但这张专辑和单曲并不尽人意,直到童年的单曲《男孩和女孩》(Cirls and Boys)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转机。这首歌怪异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直入英国排行榜,并霸占了广播电台整整一个夏天。紧接着1994年的《猎圆生活》(Parklife)获得一直好评,同样登上了英国榜首,销量达200万张并跨进数个国家的排行榜,1995年2月,他们获得4项BPI大奖--最佳单曲,最佳专辑,最佳录象和最佳乐队。随着《猎园生活的成功》“BLUR”打开了独立吉他摇滚乐队通向排行榜的大门,并在90年代中期老老的控制了英国的流行文化。“绿洲”(OASIS*),“橡皮筋”(ELASTICA),“果肉”(PULP),“布。拉德利斯”(BOO RADLEYS,HTE*),“腹鸣”(ECHOBELLY*),“男士服”(MENSWEAR)都沾了“BLUR”的光。1995年初,《猎园生活》卖了3白金的销量,乐队也成了超级明星。

  如今,他们的吸引力已经延伸到了十几岁到三十岁之间的乐迷中去.周旋于青少年和杂志圈中,虽然他们的英国气质必定会影响专辑在美国的市场,但十五万的销售量已经是先前成绩的三倍了.1995年夏天,乐队再次推出新单曲<<望族之星>>(COUNTRY HOUSE),使它第一次登上了英国的单曲排行榜冠军.当它在英国大行其道时,作为反击,不列颠流行乐之王"绿洲"掀起了与中产阶级校园艺术的代表"污迹"之间争夺排行榜之战.结果,在老朋友赫斯特的帮助下,<<望族之星>>大获全胜,而正当这时他们的新专辑<<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再登专辑榜首.

  现在的"BLUR"正处于是做超级流行明星还是继续努力创造的十子路口上.由于<<大逃亡>>对于年轻乐迷来说,也许太阴暗了,不少人已转投"绿洲"旗下.可是,放眼90年代中期,他们已经想"果肉"的加维斯.科克尔一样改写了英国潮流之风!

  但随着不列颠流行音乐的退潮,乐队面临越来越多的传媒责难和日渐冷落的公众,为此,"BLUR"在1996年初查点解散,于是他们决定1996年全年不再在公众面前露面.年底,阿尔本宣称他已经厌倦了英国音乐而是更着迷美国的独立音乐,这一说法在他们1997年2月出版的专辑<<污迹>>中得到了证实.英国传媒对这张专辑评价一般,但乐队对英国的反应已经无所谓了.专辑的第一首单曲<甲虫屁股>(Beetebum)虽然获得了排行榜冠军,但很快划出了排行榜,他们的大部分听众都不能完全接受他们的路子.但乐队改进后的声音赢得了不少美国听众,专辑在美国获得了好评并掀起一阵小小的热潮.在美国的成功最终有渗透回英国,不久专辑又返回英国排行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0: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啊....顶一下~~~
全英伦啊...................................................................

进来在怀旧啊......beatles, bob dylan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6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我一样吗~~~那就怀旧一下下好了~我最近买到了《Pet Sounds》啊~

以全国最受欢迎冲浪乐团起家的Beach Boys,终在1966年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流行团体,在主流听众与乐评之间,也是(在某个短暂时期里)唯一能与Beatles巨大成就相抗衡的乐团。从他们第一张地区性畅销单曲"Surfin"开始,Wilson三兄弟--Brian、Dennis、Carl,加上表哥Mike Love及友人AlJardine,便建构起流行乐团有史以来最精细也最耀眼的和谐音色。60年代中期,随着Brian Wilson在录音室的制作技巧大幅跃进,益发娴熟,Beach Boys以1966年颠峰时期的专辑「Pet Sounds」与冠军单曲"Good Vibrations",证明了他们是60年代里,最顶尖的音乐团体之一。虽然Brian Wilson每下愈况的用药恶习,与企图击败Beatles的偏执欲念,让他在听到Beatles的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之后,精神完全崩溃,后期只能间断地参与运作,但整个乐团仍勇敢而坚定地朝70及80年代迈进。虽然他们1966年之后的作品往往被贬抑(如果以整体表现来认定的话),但事实上Beach Boys进入70年代后,仍然作出了许多伟大的音乐。最佳的证明是1970年的专辑「Sunflower」,每位成员都个别展示了过去未充分发挥的天份。Carl Wison替代了Brian Wilson,成为乐团名义上的领队,也是一名坚实而优异的制作人;Mike Love继续在现场表演中,担任视觉焦点的位置;而Dennis Wilson则发展了他日后出名的写歌天赋。虽然90年代持续的法律缠讼,与部分团员的私自巡回演出,模糊了Beach Boys之所以成为伟大乐团的历史,但他们每每能抓住商业潮流,攀上60年代艺术发展浪头的精准能力,仍使他们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优秀乐团。

乐团出身于加州洛杉矶南方郊区,滨太平洋海岸的小镇Hawthorne。Brian、Dennis和Carl的父亲,是一位兼职的作曲家,脾气暴燥,偶尔性喜怒骂。三兄弟成长的地方离海边虽仅数哩远,然而只有Dennis Wilson对冲浪运动有兴趣。由于Brian对50年代的合声团体,如the Four Freshmen和the Hi-Lo's的兴趣使然,三兄弟年轻时常一起练习合唱。表哥Mike Love也常不预期地加入他们,而Brian在高中的美式足球队友Al Jardine的参与,则使他们有了第五位成员。乐器方面(Brian弹贝斯、Carl弹吉他,Dennis打鼓)与录音室的租用上,Jardine的双亲帮了不少忙。他们并录下了一首由Brian Wilson和Mike Love合写的新式歌曲"Surfin'",这张单曲最初是在Candix厂牌下发行,彼时在全国榜上小有名气,而原始团名Pendletones(此字改写自冲浪文化中一种流行的Pendleton恤衫),在与Capitol唱片签约后,
才正式改名为Beach Boys。Wilson兄弟的父亲Murray,代表他们与唱片公司交涉,后来也成为乐团的经纪人。然而在Capitol旗下推出作品前,Jardine为了去中西区念大学,便离开了乐团。Wilson兄弟的另一位友人David Marks,则暂代他的位置。

终于,在1962年中期,Beach Boys发行了他们在大厂牌底下的首张专辑,「Surfin' Safari」。专辑内的同名单曲,超越过往的成就,进入了榜行榜前20名,也助长了刚开始在南加州盛行的冲浪摇滚(surf-rock)疯潮(必须感谢同时期Dick Dale、Jane & Dean、the Chantays及许多其它艺人的投入)。后继的同风格单曲"Surfin' U.S.A."在1963年初进入前十名时,Jardine正要离开学校返回乐团。此时,Beach Boys已经灌录了两张专辑。一张专辑12首歌,除了畅销单曲之外,还加入了一些新歌。虽然Capitol的政策规定他们要与制作人合作,但Brian Wilson很快便接管了这工作,并且开始将乐团的音乐领域扩展到冲浪摇滚之外的广堥境界。

到了1963年底时,Beach Boys已经灌录了满满的三张专辑,不但是排行榜前十名的常客,还不中断地持续巡回演出。Brian也不断地朝制作人之路前进,最佳的证明便是第三张专辑「Surfer Girl」。虽然冲浪歌曲仍然占专辑大部分比例,但在同名单曲("Surfer Girl")、"Catch a Wave",尤其是"In My Room"这首歌之中,展现了他们在写曲、制作与合音上的大幅进步,格外令人震惊的是,这个乐团仅有短短两年的录音历史。Brian深入钻研Phil Spector著名的音墙制作技术,不但在未来大有所获,也显露了他在音乐知识上的直觉、精准及深度。

接下来的一年,"I Get Around"成为Beach Boys的第一首冠军单曲。名气最盛的时期里,1964年末所发行的「Beach Boys Concert」专辑,在排行榜冠军位置上占据了四周,而这只是他们同时在榜上的五张专辑之一而已。乐团也到了欧洲去巡回,但Brian Wilson受不了压力与时间的限制,年底的时候,他决定退出巡回,专注在录音室制作上。(Glen Campbell暂时
顶替了一阵子,后来由他们的友人兼同事Bruce Johnson永远地取代了Brian的表演位置。)
有了Beach Boys作为他将音乐传布到世界的使者,Brian Wilson开始全心投入录音室制作,并征选了洛杉矶客座乐手中的侥侥者,在其它团员返回加上人声之前,先行录制好乐器演奏的部分。单曲"Help Me, Rhonda"在1965年初,成为Beach Boys的第二首冠军曲。在第七张录音室专辑「The Beach Boys Today!」里,Brian的制作技术到达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境界。
在那个摇滚年代最初还属男女情爱、打情骂俏的阶段,这张专辑的第二面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宣示,一连串慢节奏(downtempo)的抒情歌,编成一套组曲,将歌词的写作层次从年轻人短暂的激情中超脱而出,进入更为成熟的情爱领域。

1965年发行了两张专辑:「Summer Days (And Summer Nights!)」和「Beach Boys Party」。前者所收录的"California Girls",是Brain把具感染力的旋律与炫丽合音,融合于精良制作技术中的最佳例证之一。(也仍然是他最喜欢的一首歌)然而,这张专辑中的其它新式歌曲,如
"Amusement Parks USA"、"Salt Lake City"、和"I'm Bugged at My Old Man"似乎倒退回前一张专辑的水平,也拉低了整张专辑原该有的优异表现。当Capitol唱片要求他们录一张圣诞节应景专辑时,「Beach Boy's Party」专辑出现了,这是一张录音室现场即兴合唱的专辑,意外诞生出一首畅销单曲"Babara Ann",整张专辑的销售量也出奇地好。但若拉大格局来看,
在Brian Wilson准备作出他自认最具影响力的音乐作品之前,这些专辑不过是暂时垫档用罢了。

1965年下旬,Beatles发行了「Rubber Soul」。这张专辑的歌曲品质之高。与整体表现的完整程度,激起Brain Wilson开始写歌的动机。在作词者Tony Asher的协助下,一系列组曲的制作过程,逐渐将这个年轻人推往情感的成熟境地。虽然Capitol唱片对一张缺乏销畅歌曲的专辑显得兴趣缺缺,但这个团体仍在人声与合音部分,比过去下了更多的功夫。结果便产生了这张发行于1966年的「Pet Sounds」,远远超越了他们的努力范围。「Pet Sounds」在摇滚史上仍被视为有史以来制作最为精良、最有影响力的专辑之一,这张专辑也为Brian Wilson多年来在制作与写曲的完美主义倾向,作了一个总结。评论界大力称赞,但它所开创出来的新方向却没得到美国听众的认同;虽然仍然进入前十名,但「Pet Sounds」却是他们从初试啼声后,第一张没有拿到金唱片的专辑。相反地,美国之外的世界市场,对这张专辑的反应却相当正面且喜爱。在英国,这张专辑不但拿到了第二名,而且在NME杂志的年终票选上,
他们也拿到了年度最佳团体,甚至超越了Beatles。先前得知Beatles发行了单曲"Paperback Writer / Rain"和专辑「Revolver」,一度让他们垂头丧气,但现在却一扫而空。

Beach Boys的下一首单曲"Good Vibrations",原先是在「Pet Sounds」的录音过程所写就,但Brain Wilson为了给自己更充裕的制作时间,临时将它抽掉。完成「Pet Sounds」后,他才继续展开歌曲的制作,最后整整花了六个月的时间(以及三间不同的录音室)在这首单曲上。1966年十月发行的"Good Vibrations",年底时成为他们的第三首冠军单曲,而且仍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单曲之一。从1966年底到1967年初,Brian Wilson疯狂地投入下一张专辑制作,一个原订为「Dumb Angel」,后改名为「Smile」的计划。他企图让这张专辑超越「Pet Sounds」,成为「Today」之后最好的作品。他找来一位古怪的客座乐手兼作词者Van Dyke Parks,作为他写歌的搭档,录下了堆积如山的盘带,随着时间推展,里面的东西愈趋零碎,让人摸不清究竟目的为何。Brian Wilson在艺术上的逐渐沉溺与尝试药物,早已引发团员们的不信任,当他们被召至录音室,唱着Parks所写的歌词(如"一个瞎了眼的贵族(A blind class aristocracy)" / 透过观剧望远镜你看到(Back through the opera glass you see) / 大众席与节拍器被水淹没了(The pit and the pendulum drawn) / 圆柱捣毁了化装戏服(Columnaded ruins domino / 覆盖了城市,冲刷着景物(Canvas the town and brush the backdrop)"),心里更有千百个不愿意。团员们和Brian Wilson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冲突,他们认为Brian Wilson所服用的大麻与LSD已经影响了他的判断力,而Brian Wilson则认为团员们意图阻挠他投身于即将来临的迷幻年代(psychedelic era)。

当「Smile」的录音工作进入1967年春天后,Brian Wilson工作时数也减少了,这是他在Beach Boys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失去了方向。如果说「Smile」计划中有什么是值得抢救下来的,这些希望也在五月时幻灭了。就在Beatles发行了「Sgt. Pepper's Lonely Heart Club Band」几周前,Brain Wilson正式放弃了这个计划。八月时,终于又发了一张新单曲"Heroes and Villains",
取了部分"Good Vibrations"的风格,明显地比不上原曲,因此也失去了进入排行榜前十名的机会。同年秋天,团员们聚集在Brian Wilson住处所改装而成的Bel Air录音室,替「Smile」计划中的歌曲录制了新版本,并加入一些新作品,最后便成了「Smiley Smile」这张专辑。Carl Wilson对此作品的评语是「取代满贯全垒打的牺牲触击」,但这几近完成的计划,却因缺乏整体性,而破坏了这个团体以前瞻思考所建立起的名声。

当Beatles已经站在迷幻年代的先锋群中,Beach Boys仍然迟疑于青少年市场中,年轻听众随即将他们视为保守陈旧的代表。该年夏天,万众瞩目的蒙特利音乐节(Monterey Pop Festival)本来是一个绝佳的扭转契机,但也被白白浪费掉了。虽然Beach Boys很快地重组,并在1967年底发行了回归基本路线的专辑「Wild Honey」但重回嬉皮与乐评心中世界顶尖团体的愿望,却因时效上的延迟而消失殆尽。

当乐迷、乐评与电台企划的期待一再落空,大家也傻眼了,对他们未来的计划,也无可避免地投以怀疑的眼光。一如预期,「Wild Honey」和1968年的「Fiends」招致了各方的恶评。即便如此,由零碎的歌曲片段与混音过程中所保留的录音细节,仍使得这些饶富趣味的唱片存活了下来。一直要到乐迷辨识到1969年的Beach Boys已经与1966年大为不同的事实后,「Wild Honey」略为成型的blue-eyed soul风格,与「Friends」中轻松的流行交响乐架构,才重拾大众的喜爱。进入前二十名的单曲"Do It Again"被视为这群老江湖的怀旧之作,但1969年的单曲"20/20"则表现得更好。但Capitol唱片仍然放弃续约的机会,一年后,Beach Boys改与Reprise厂牌签约。

在Brother/Reprise厂牌下所发的第一张专辑,是1970年的「Sunflower」。歌曲分别由不同团员谱写而成,加上他们重拾60年代光芒万丈的合音,使这张唱片显得格外优异。1971年推出的专辑「Surf's Up」,名称取自一首从Smile计划中重新加工的歌曲。虽然唱片本身受到喜爱,但其间所展现的不再是个风格一致的乐团,更多的反而是团员间迥异的个人兴趣。录音期间,Dennis Wilson开始与乐团保持距离,不愿意再担任鼓手一职。乐团只好在1972年初,从南非摇滚乐团the Flame中找来两位成员:鼓手Ricky Fataar和吉他手Blondie Chapin(Carl Dennis前一年制作了他们在Brothers唱片旗下的同名专辑)。

Carl找了Fataar和Chaplin,组成Carl and the Passion乐团,发行首张专辑「So Tough」,一头栽进了70年代早期仍在学步阶段的AOR-rock。在「Surf' Up」专辑里,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Beach Boys的经典美声不复存在。Brian Wilson的精神稳定度日益败坏,大部分的时间只待在寓所里,甚至连与外界接触的意愿都没有,虽然偶尔在写歌与录音上有做出些许贡献,但他已不再是乐团的成员了(他甚至很少出现在专辑封面或打歌的场合)。虽然外界不甚明白,为何Reprise要冒如此大的风险,但这家唱片公司仍然授予Beach Boys下两张专辑丰厚的预算,并将他们的大部分家人与随行人员(还包括了一整间的录音室)送到阿姆斯特丹。1973年,Beach Boys以「Holland」专辑再度出发,虽站上排行榜第四十名的位置,单曲"Sail On, Sailor"(由Chapin主唱)也确实得到某些调频广播节目的青睐,然而,「Holland」里糊成泥巴的声音除了招来极严厉的批评外,什么也没有留下。

或许是因为怯场的缘故,Beach Boys实质上在1970年中期便已从录音室退下。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全心放在准备现场表演,而这些演出也迅速在观众间建立起极好的口碑。对Beach Boys来说,这一步走得很好,因为他们可以撇开60年代在纯摇滚乐上所下的功夫,把焦点集中在畅销曲上头。他们的第三张现场专辑「The Beach Boys in Concert」,在1973年问世。

接着在1974年,Capitol唱片从仓库里挖出他们的旧录音,重新包装,发行精选辑「Endless Summer」。乐团和唱片公司都瞪大了眼睛,看得怔目结舌,因为这套双LP精选居然冲上了冠军的位置,而且在榜上停留长达三年之久,成为一张金唱片。「Endless Summer」的成功,要归功于一股逐渐兴起的老摇滚怀旧风潮,这也使得Sha Na Na、American Graffiti与Happy Days这些老团又开始变得热门起来。就连对他们向来不友善的滚石杂志(Rolling Stone Magazine),也在该年年底将Beach Boys选为年度最佳团体。另一张精选「Spirit of America」则在1974年进入前十名,而Beach Boys只好又被推进录音室,进行新的录音。

以「Brian归队了!(Brian's Back!)」这种不实的营销手法作号召,在1976年发行的专辑「15 Big Ones」,有50年代的怀旧风,也有Brian Wilson所写,像"Had to Phone Ya",这种虽然怪异但仍算合适的曲子,两者间作了很好的平衡。不论乐评对此举有多么不谅解,但它还是进入了前十名并成为金唱片。Brian Wilson也在下张专辑「The Beach Boys Love You」里,有了更为吃重的角色(本来几乎要命名为「Brian Loves You」的「The Beach Boys Love
You」,原先的打算是作为Brian Wilson的个人专辑)。与那些在歌词里唱着"Til I Die",注定会在70年代早期吃香的流行歌比较起来,在这张专辑里的曲子里,像"Let Us Go on This Way"和"Mona",你可以听到Brian Wilson对synth-pop这种低鸣的原创风格,有着较为正面的欣喜情绪存在。对照于老乐迷对Beach Boys的期待,「Love You」这张专辑虽然怪,却仍然是这些年来他们最好的专辑。

在1979年的「M.I.U. Album」之后,乐团与CBS唱片签下一笔大合约,条件则是每张专辑里都必须有Brian Wilson的参与。然而,「L.A.(Light Album)」、「Keepin' the Summer Alive」这两张令人绝望的尝试,却终结了他重回聚光灯下的短暂时光。由于Mike Love的两位
兄弟,Stan和Steve在财务管理上的操作不当,助长了Mike Love和Wilson兄弟间的紧张关系,就在70年代即将结束的时候,Beach Boys又陷入了分裂的局面。1980年,Dennis Wilson和Carl Wilson离开了Beach Boys,发展他们的单飞生涯。(Dennis在1977年便已发行他的
第一张专辑「Pacific Ocean Blue」,而Carl则在1981年发了首张同名专辑。)Brian Wilson也因为吹气球般地发胖到300磅,在1982年被乐团除名;然而1983年Dennis的不幸溺毙,却又把团员们重新聚集起来。
1985年,Beach Boys发行了同名专辑,以单曲"Getcha Back"的气势,再度进入排行榜前四十名。然而,这也是80年代最后一张可称得上是Beach Boys自己的专辑了。

1980年代中期,Brian Wilson精神与体重状况,都有了逐渐的改善,但其它团员对他的导师Eugene Landy博士却越来越不信任。Landy是个不可靠的精神治疗师,据说他不但以某些眩目的技巧,操弄多愁善感的Brian Wilson,实际上也掌控了他的生活。他不但在Brian Wilson的自传「Wouldn't It Be Nice」参了一脚,还替他1988年的首张个人专辑「Brian Wilson」写歌词。乐评与乐迷们虽然欢迎Brian Wilson归队,但排行榜是无情的,尤其当Beach Boys又得到大家的注意时。同年稍晚,电影「鸡尾酒(Cocktail)」原声带里的单曲"Kokomo",再度拿下排行榜冠军宝座,也促成定位不清的精选辑「Still Cruisin'」诞生。乐团后来控告Brian Wilson,目的是想把Landy赶走;但后来Mike Love为了歌曲版权费的问题,也告了Brian Wilson一状。(Brian Wilson常承认Mike Love在大部分的创作里都有参与)

姑且不论这许多争执,Beach Boys在90年代初期仍然持续地巡回,而且Mike Love和Brian Wilson在1995年时又开始一起写歌了。虽然并没有新专辑诞生,但Beach Boys带回来的这张「Stars and Stripes, Vol. 1」,找来了乡村乐的明星重唱他们的畅销曲,并由他们担任幕后合音。Brian Wilson的纪录片「I Just Wasn't Made for These Times」也在迪斯尼频道上播放,伴随了一张原声带,里头有他亲自演绎Beach Boys经典曲目的稀有版本。然而就在乐团整军待发,为下一张新专辑作准备时,1998年,Carl Wilson却因癌症而去世。

在首张个人专辑发行十年后,Brian Wilson才察觉他对另类摇滚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和他的头号歌迷(High Llamas乐团的)Sean O'Hagan及Andy Paley合作了一系列的录音。然而,再一次地,投入的心力却无法坚持到最后;这些录音后来被抛弃,改采另一张更倾向主流但也制作过度的作品「Imagination」。1999年,有不只三个从Beach Boys衍伸出的团体或个人,同时在美国巡回。包括了Brian Wilson的个人演出、Mike Love所领导的"官方版"Beach Boys,和Al Jardine所领团的Beach Boys Family。2000年的时候,Capitol唱片设立重新发行计划,焦点集中在这个乐团70年代绝版已久的几张专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7 19: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风格: Post-Grunge(后垃圾)

1991年,15岁的Craig Nicholls在悉尼的一家麦当劳连锁店工作时碰到了Patrick Matthews。在那个时候两人对于Nirvana极其喜爱,于是两人便开始一起演奏(Craig做吉他手和主唱,Patrick当贝斯手)随后又加入了Patrick的同学David Olliffe做鼓手。他们还开始听一些英国的乐队的演唱,包括Suede,Supergrass和The Verve。

1994年10月,Patrick,Craig和David以The Vines之名——由Craig的父亲60年代领衔的乐队The Vynes而来,作了第一场小演出,“这是在Hurstville的RSL Memorial Bowling俱乐部的18岁生日宴会”对这场踏入摇滚乐圈的首次亮相,Patrick笑着说到,“我们唱了Nirvana的‘Been A Son’,You Am I的‘Mr Milk’还有其他些东西,我们就表演了三首歌。”

1998年末,The Vines又做了一次这六年来仅有几次之一的演出,在悉尼的The Iron Duke酒吧,同时还有当地的乐队Starky前来助阵,这是他们第一次应观众再来一个的要求,下去又上来表演。

2000年4月,The Vines发行了一张小样“In The Jungle”,随后接受了悉尼社区电台FBi的采访,在此之前,Craig说“我们就一直围坐在家里写歌,然后每个星期聚一次演奏所写的歌,于是这张四首单曲的小样就出来了。”凑巧的是,Andy Cassell——Winterman和Goldstein的经纪人听了这张小样并被深深吸引,他随即找到了乐队,很快Andy和他的两位助手便为乐队打理经营业务。几个月之后乐队在支持下把他们所有的歌做成了一张小样并送往各大唱片公司,唱片也随即激起了广泛的注目。

2000年10月是乐队第一次在重大场合中的演出——和澳洲的You Am I一次在悉尼的Metro Theatre的演唱会。在台上Craig简直演疯了,把自己的衬衫撕碎还差点把他的吉他给摔碎了——不过在最后还是住手了,因为这吉他一方面贵,一方面还是租来的。同时乐队与唱片签发片合同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经过了三个月乐队与澳大利亚各大唱片公司的谈判,2000年整个圣诞节之夜乐队就在和他们的经理讨论到底和哪个唱片公司签约,最后他们选中了新成立的Engine Room,悉尼一家唱片制作公司,同时还资助唱片制作。

2001年2月,The Vines翻录完他们的小样(包括“Drown the Baptists”,“Get Free”,“Winning Days”,“Mary Jane”,“Outtathaway”和“Sunchilld”)之后乐队开始着手制作他们的第一张唱片,在悉尼的Q录音棚,由澳洲制作人Greg Wales担当制作。到了5月份,乐队再次得以和You Am I同台献艺,这是作为The Vines全国巡演的一小部分。在他们的演出同时,乐队为他们的歌迷再次奉献出了一张录音棚里未作处理的小样,其中包括“Country Yard”,“Mary Jane”,“Autumn Shade”,“Factory”和“Highly Evolved”。

2001年7月乐队飞往洛杉矶,与Schnapf一起在Sunset Sound录音棚录制唱片。但到了9月灌唱片的工作给搁了起来因为录唱片的资金越来越少了。出于种种考虑——包括近期接踵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录制工作的压力,David Olliffe决定离开洛杉矶回澳洲。而由于美国唱片公司对The Vines的兴趣日见浓厚,乐队录制唱片的工作在11月再次开工。鼓手Joey Waronker(与Beck和REM有过合作)以及前Elvis Costello And the Attractions成员Pete Thomas为余下的单曲完成鼓手的工作。乐队最终完成了这张唱片,其中还包括Sean Penn的电影I Am Sam中的一段原声——一首翻唱The Beatles的“I'm Only Sleeping”。同时随着XL唱片发行了The Vines的首张单曲碟“Factory”,国际媒体对乐队的关注也不断上升。同年12月初,出于The Vines在洛杉矶录制期间的良好表现,Capitol唱片公司主席Andy Slater签下了The Vines美国发行权,而由Heavenly在英国发行乐队的唱片。

回到悉尼后,乐队在当地媒体上登广告寻找一位新鼓手,一共有30个富有希望的鼓手前来应征,其中还包括Hamish Rosser,一个美国内华达Kinks的tribute乐队鼓手,他当时正处于每年4个星期的休假中。这份广告要求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现场型鼓手,对于Nirvana,The Kinks和Stone Roses之类的会加以考虑”。“令人敬畏的机会,还有发臭的演出车辆”——不同寻常的是,据Hamish说,这是最初激发他兴趣的关键所在。Hamish回美国一个礼拜,去办妥离队手续,并返回澳洲接受Craig还有Patrick的试听。

2002年2月,The Vines举行了六个月里的首场演出,出场为四人,加入了Craig的好朋友Ryan Griffiths演奏原声吉他,以及Hamish做鼓手。乐队在Vic On The Park的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的表演上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当地媒体Drum Media把他们称为“现代启示录”。3月份原先本是乐队在英国的一场小型介绍性质的巡演,但媒体却一下子蜂拥而至,NME把The Vines在Brighton首场演出热情地描绘成最出色“最为轰动的演出之一”,而Manic Street Preachers的领袖James Dean Bradfield称乐队“绝对无以伦比”。所有这四场演出都爆了棚,两场伦敦和一场牛津加演都在几小时内全部售完,Craig和Patrick还接受了Radio 1以及伦敦XFM的采访。同年4月份,EMI澳洲分公司签下了乐队澳洲发片所有权。

4月5日The Vines出席了Doves在The Astoria的演唱会,随后在11号乐队录制了现场版的“Highly Evolved”和“Get Free”,并分别登流行榜首位交椅,这两首单曲还收入专辑Later With Jools Holland。

专辑“Highly Evolved”全球发行后,在英国马上串至32位,并迅速在澳洲的Triple J电台上收到相当高的播放率。

4月中旬The Vines回到洛杉矶录制乐队第一张MV,随后开始了美国/加拿大巡回演出。“Get Free”是在加利福尼亚,Burbank的Chandler Valley Center工作室里完成的,由Roman Coppola导演,整首MV录一共两天,其中包括爆炸镜头、数吨的灰尘,Patrick还亲自完成了自己的两个特级镜头。

乐队还出席了于洛杉矶的Mojave Stage(俗称“The Tent”)举行的Coachella音乐节,这是The Vines第一次在各种音乐节上的表演。

同年5月,The Vines出席了一系列演出,包括在洛杉矶著名的Troubadour,纽约繁华的Mercury Lounge以及在华盛顿举行的WHFS音乐节中的各种演出,场场都座无虚席。乐队的多伦多之行也是全场爆棚,那晚还有几乎200人等在场外等票买。

6月17日乐队发行了“Get Free”单曲碟。同时他们又开始了另一次小型英国巡演,包括Sheffield,Manchester,Glasgow和Liverpool,还有一场在伦敦的XFM演出,以及6月27日出席在Otherstage举行的Glastonbury音乐节。NME说这次表演是“所有周末演出中最出色的——胜利完全是属于他们的。”

2002年7月The Vines首张专辑“Highly Evolved”8日在英国发行,15日在世界其他国家同步发行。这张专辑在英国专辑榜上拍名第三,仅次于Oasis和The Red Hot Chilli Peppers,也使得The Vines成为第一支首张专辑在英国能取得前五名位置的澳大利亚乐队。一个星期后,专辑在美国取得了第11的位置,在澳大利亚为第5名。

随后乐评蜂拥而至。伦敦的The Times——“能让你翩翩起舞的音乐,性感而随意”(分数:5/5);奥地利的Rolling Stone——“符合评判所有首张专辑的标准”(分数:4/5);NME——“让你的脊梁骨发凉”(分数:9/10);Q杂志——“这支澳洲组合无愧于得到如此小题大做般的热烈欢迎”(分数4/5)

随后乐队又开始了一系列演出,包括由在7月9日于克里夫兰的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出席MTV现场演出打头的另一次美国/加拿大巡演。

2002年8月,The Vines宣布举行第一次全澳洲巡演,准备于9月开始。一个小时之内,他们在Melbourne和悉尼的演出门票便已全部售完,一个星期后,乐队第二场演出也售完了——而一些当地歌迷还清楚记得,8个月前他们还不能完全售完一个乐队家乡250人小酒吧的演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FMFans ( 京ICP备07501235号 )

GMT+8, 2024-11-23 17:34 , Processed in 0.03623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