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28|回复: 79

What I love to listen to——教练手札区特别活动 每天一支乐队介绍(已结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6 16: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想,近一阵子我没有怎么听英伦而转而听更旋律性的日本动漫音乐,U2,The Beatles等等,那使我得出一个结论:好音乐不一定就非商业化。说自己爱听商业化的,偏旋律性的东西,那没错,Marilyn Manson,九寸钉,那样的工业歌特我不喜欢。既然是流行音乐,就让他普及开来吧!

My Favourite——Radiohead “电台司令”或“收音机头”
听说Radiohead很久,但就是没听过。一沾上,就欲罢不能。Radiohead的音乐,让我从孤独中,走向更黑暗的孤独,然后,……

电台司令(又译收音机头)(Radiohead)是一支来自英国牛津的另类摇滚乐队。 许多乐迷和媒体评论他们为一支标志性的摇滚乐团并继承了R.E.M.和Pink Floyd的衣钵。
乐队成员:

汤姆·约克(Thomas Edward Yorke):主唱,节奏吉他和键盘
埃德·奥布赖恩(Ed O'Brien):吉他,和声
强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主音吉他,键盘,Ondes Martenot键盘,以及其它电子设备
其兄科林·格林伍德(Colin Greenwood):贝斯
菲尔·塞尔韦(Phil Selway):鼓,打击乐器,和声
Thom和Jonny主要负责创作工作,大部分情况下由Thom作詞、作曲,Jonny编曲。制作人奈杰尔·古德里奇(Nigel Godrich)自从乐队的第二张正式专辑The Bends开始同Radiohead合作,这张专辑由他协助制作人约翰·莱基(John Leckie),Nigel Godrich对Radiohead贡献颇大,经常被乐队称为“第六个成员”。另一位乐队贡献者名叫斯坦利·唐伍德(Stanley Donwood),他自从乐队的My Iron Lung EP开始同以笔名"Dr. Tchock"示人的York共同负责乐队专辑的美术制作。Donwood和York在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结识,他们还一起制作了乐队的官方网页。
这支乐队早期受到了包括Elvis Costello,Pixies,平克·弗洛伊德,R.E.M.,U2,Talking Heads,披头士,The Smiths,以及曼彻斯特的后朋克乐队The Fall,Joy Division和Magazine这些乐队的影响。后期对电台司令产生影响的则包括德国的艺术摇滚乐团Can,前卫电子团体Kraftwerk,电音艺术家例如Autechre和Aphex Twin,以及爵士先驱诸如Charles Mingus与Miles Davis。
尽管Radiohead不是一支传统意义上的英伦摇滚乐队,但他们具有开创性的两张专辑OK Computer和The Bends仍被认为显著的影响了同时代的一系列英伦乐队如Athlete,酷玩,Keane,Muse,Travis。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渐渐发现这支乐队并没有如此的热心去推动新一代英伦摇滚的发展。尽管那些受到Radiohead作品启发的乐队正在实在的带来英伦摇滚的新生。Yorke在2001年纽约客的采访中被问到:“诸如Travis,Coldplay和Muse等乐队正成功地做着风格类似你们在1997年的专辑的音乐,你们有什么感想?”,Yorke用他一如往常的荒谬口吻回答道:“祝《Kid A》(2000年10月发行)卖得好。”
历史
(1991–1995)用一曲《Creep》一鸣惊人的Pablo Honey以及之后的The Bends
Radiohead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成形,最初队名为On A Friday(来源于所有乐队成员可以一起练习的时间)。在1988年组队之后,为了让成员可以投入到学业以及其他的工作中, 乐队解散了一段时间。乐队于1991年再度出现并发表了第一盘小样。他们的第一盘小样名为狂躁的猥(在牛津的一家唱片电发行后命名)。这盘小样给乐队带来了一些小型的演出机会。在此同时他们也已经上了一本名叫Curfew的牛津当地杂志的封面。On A Friday的发展非常顺利,越来越多的小型演出接踵而来。不同的唱片公司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而最终乐队同百代音乐签了一份6张专辑的合同。作为对Curfew的乐评人认为乐队名称俗套的还击,乐队把自己的名字换成了听起来顽皮可笑的“Radio Head”,此曲收录在Talking Heads的专辑True Stories。这是一张他们最爱的专辑,同时极大的影响了Radiohead很久之后发行的另一张惊世之作Kid A。

作为Radiohead,乐队的开张之作是一张自己制作的EP,Chris Hufford对此的形容是“这一步走得不很聪明”。“这明显的没有按大众的兴趣走,我想Thom当时很怕会连累到我。我倒是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个艺术家,而把我们的一个经理人当成一个制作人。这种超前肯定会遇到一点挫折,就当是一次试验,不行就撤掉这些歌。”这张4首歌的EP于1992年三月发行,第一首是Prove Yourself。它后来在英国单曲榜上达到了101位。乐队随后请来了Paul Kolderie和Sean Slade,Sean Slade制作了Buffalo Tom的“Let me come over”并且后来成为了乐队Morphine的经纪人同时担任制作人。Radiohead的这张专辑在牛津的一间录音室花了三周录制完成。尽管乐队很快就改变了他们在这张专辑中表现的风格,但其中风格极端自我厌恶的作品《Creep》、《Anyone Can Play Guitar》、《Thinking About You》和《You》在当时非常流行。因为这张专辑在全世界销量可喜,Pablo Honey的巡回演唱会一直开到了第二年。

Radiohead在巡演中尝试表演了新的作品,这大大帮助了乐队1995年发行的第二张专辑The Bends的销售。乐队成员们花了不少时间去尝试超越他们先前的成就。制作人John Leckie说“最热门的单曲可能会是《Sulk》,《The Bends》,《Nice Dream》或者《Just》中的一首”。“我们不得不竭力把它们做得出色,能够立即拿下北美的第一。每个人都在扯着自己的头发喊‘这还不够好!’我们当时都太过努力了!”

在做完之后乐队想到了该改变一下工作方式,他们停止了在录音室的工作,来到了大洋洲和远东举办巡回演唱会。Chris Hufford说:“这让乐队重新发现了什么是他们擅长和喜欢做的事情。表演现场让乐队看清了他们在录音室里没有得到的东西。”My Iron Lung(1994年)这张EP在巡回演出途中发行,同时由于这张EP在两张专辑的中间发行,它也见证了乐队由流行化的Pablo Honey向更有音乐深度的下一张专辑的转变。由于在巡回途中就开始了新曲的制作,他们返回英国后在两个星期里把新专辑一气呵成。这张专辑受60年代音乐的影响颇深,同时也有当时流行的the Pixies和R.E.M.的风格。

尽管没有被当作一张英伦摇滚专辑,它还是被视作英伦摇滚革新运动的一部分。并且在1996年早期,Radiohead参加了酷大不列颠,与这些著名的乐队如绿洲乐队,Blur,Pulp和山羊皮乐队展开较量。到今天,The Bends被许多乐评家和歌迷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好的专辑之一。

(1996–1998) 站在流行的顶峰: OK Computer
在1996年初到七月的这段时间,Radiohead在Nigel Godrich的帮助下在他们平时排练用的录音棚Canned Applause用最新的录音设备录制了4首新曲。有了The Bends的经验,他们决定在完成专辑录音前先看一下新作品在现场表演的效果。七八月份在Canned Applause录制的4首歌完成之后,他们尝试了在巡回演出上的演出,之后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乐队在圣凯瑟琳大法院(圣凯瑟琳属于演员Jane Seymour)完成了专辑的全部录音。

OK Computer于1997年6月6号发行,随后得到了比The Bends更为热烈的欢呼。在许多的“最佳专辑”排行榜上,无论是过去和现在都仍可找到此专辑的身影。Radiohead同ambience和noise创作的一系列具有实验精神的音乐被普遍认为带给20世纪晚期的摇滚音乐一个高峰期。这张专辑同时得到了格莱梅颁发的最佳另类专辑奖并随后开始了乐队声势浩大的“对抗魔鬼世界巡回”。Grant Gee,这位为专辑内的《No Surprises》拍摄音乐录影带的导演,跟随着乐队的巡回演唱会并拍摄了一部天马行空的纪录片Meeting People Is Easy。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乐队从巡回的第一站到1998年中完成的最后一站的经历。

期间乐队发表了两张EP,分别为No Surprises/Running From Demons(1997)和Airbag/How Am I Driving?(1998),这两张的区别只有几首歌。但是第二张更为值得注意,其中有几首歌可以很好的描述乐队从OK Computer的前进另类摇滚向他们之后更具试验性作品的过渡过程。

OK Computer和The Verve的最后一张专辑Urban Hymns被认为对于已经垂死的英伦摇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事实是这两张专辑其实早已脱离了英伦摇滚的风格。尽管如此,OK Computer还是被很多人认为是一张伟大的摇滚专辑并且一直有着很好的销量。这张专辑也帮助Radiohead成为了超级巨星并跻身为20世纪90年代最伟大的摇滚乐团行列,同处其中的还有像R.E.M.和U2这些标志性的乐队。

(1999–2001) 实验味道的: Kid A和Amnesiac
由于名气的纷扰加上长期巡演带给乐队成员濒临崩溃的疲劳,乐队在之后一年的活动相对安静了许多。Thom Yorke在之后的采访中承认巡回演出之后乐队几乎到了分裂的边缘,而他自己也经历了一段意志消沉的日子。Colin Greenwood也说:“那种情况有一点像我们走进了一条死路,真的让人觉得灰心。”这一年乐队只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大赦演唱会上露过面(1998年11月10日)。Thom和Jonny也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西藏独立演唱会上登台并第一次表演了新作《Pyramid Song》。

乐队仍然在继续新的尝试,但是相比之前乐队的合作变得混乱而无序。Thom说:“我想那是我们第一次对我们正要做的和将要做的毫无线索。我们这样子持续了有一年,只是无所事事的闲逛,试一些新东西,听听我们之前的东西,之后大概过了18个月,事情变得有头绪起来。”然后,在O'Brien于1999年中期与BBC合作完成电视作品《Eureka Street》的配乐之后。乐队开始进入录音室录音。当时的作品为数可观,大概有40首新歌,他们挑了其中的30首作为后来的两张专辑。

Radiohead并不想继续OK Computer的音乐脉络,他们选择了比之前更为雄心勃勃的,准备做一张具有试验性的电子音乐专辑。尽量最小程度的运用吉他,更用心的作词乃至最小程度的重复他们早期的风格。Yorke[2]的解释是乐队希望“变得更具实验性并且找到新的角度,忘掉过去的东西。我们尝试对待整张专辑就如一首作品,让这张专辑发展出自己的形式,而不是去定义一个形式强加给它,它干得不错。这是一条相对于我们之前完全不同的创作,更为自由解放。”

整张专辑的编排被用来比作是跟Pink Floyd和Aphex Twin的一次聚会。乐队的第四张专辑Kid A发行于2000年10月,乐队提到了Alice Coltrane, Charles Mingus和Paul Lansky作为其影响,还有整个Warp Records的背后目录。Kid A像前任一样得到了Grammy的另类摇滚专辑奖。乐队的名气与日俱增。这张专辑被批评为一张不受广播电台欢迎的唱片,尽管大部分歌迷认为这是一张杰作,同时这张专辑现在也被认为是乐队所作的最好的一张并且是最有成就的一张。

第二年7月发行的Amnesiac包含有于Kid A同时间录制的更进一步的作品。被乐队成为是同一支作品的两种特别的排序,两张作品的风格背景相似,已两首不同版本的《Morning Bell》作为连接。

唱片发行之后,乐队在牛津的南方公园举办了自己的小型音乐节。参加的有Beck,Sigur Rós,Supergrass,Humphrey Lyttelton(在Amnesiac专辑的最后一首歌《Life in a Glass House》中演奏小号),以及Radiohead自己。最初乐队计划发行I Might Be Wrong作为他们继Pyramid Song和Knives Out后的最新单曲,但是不久之后这个计划发展成为一张羽毛丰满的现场专辑。在2001年秋天,乐队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现场专辑:I Might Be Wrong: Live Recordings,收录了他们在柏林,巴黎,伦敦以及其他几场演唱会中的演出,同时这张专辑也收录了一首从未发行的作品《True Love Waits》。

(2002—2004) 把所有的东西混合起来: Hail to the Thief
乐队之后新专辑Hail to the Thief的录制过程与他们之前的三张录音室专辑截然不同。唯一可以做一比较的是乐队当时录制the Bends的过程,不像之前的在录音室里呆上几个月。乐队成员们选择在他们2002年7月到2002年8月在去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途中选材并录制。随着巡演过程中作品不断的浮现和完成,乐队最后用了两个星期在洛杉矶的一间录音室完成了这张专辑。在2003年乐队发行了第六张专辑,这一张并不如之前两张那样具有明目张胆的实验性但是仍然与乐队初期吉他为主的作品有明显差别。这张专辑受到了两派乐评人和乐迷的公认并且在销量上超过了之前的两张专辑。

从那时之后,Radiohead开始了一次大型的国际巡演,历时约一年。乐队在1997年/1998年的Ok Computer之后再一次来到了澳大利亚和日本。很多澳大利亚的歌迷对乐队由于Yorke的嗓子问题而在最后几个小时取消了原定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到十分伤心。Radiohead由于在[Glastonbury Festival#Glastonbury_2003|Glastonbury 2003]]星期六的主舞台(Pyramid)吸引了大批歌迷而登上了头条。同年,Jonny在哥哥Colin的帮助下录制了的前卫纪录片Bodysong的电影原声。

在发行专辑Hail to the Thief差不多一年后,Radiohead在2004年澳洲和日本的巡演途中发行了新的EPCOM LAG (2plus2isfive)。这张EP比Radiohead之前的EP要长一些,有十首作品。其中包括了现场录音,重新混音,以及专辑Hail to the Thief中作品的不同版本,兼顾了民谣性和电子性。2004年中,乐队最后在众人的欢呼下在Coachella Festival以Hail to the Thief完成了巡演。

(2005) 下一个制作期
在冗长的巡回演出之后,乐队成员在2004年剩下的时间里投身于个人作品的制作与其他艺术家的合作中。乐队只是发行了DVDThe Most Gigantic Lying Mouth Of All Time让人们相信他们还是一个整体。Jonny Greenwood和Phil Selway 在下一部哈利波特电影HP与烈火之杯有一个cameo的角色。Jonny开始作为BBC的作曲家负责制作古典小段。他和Thom加入了Band Aid 20计划,分别演奏吉他和钢琴,并同无数的著名艺术家合作。




下文記述日程已定或預期會發生的事件。
內容屬預測性質;隨事件鄰近或訊息增多,下文內容可能有巨幅變化。
在聚光灯下消失了一年后Radiohead又聚在一起并开始了下一个创作期。在五月12号大型的线上社团Green Plastic[3]报道Radiohead现在正在制作15首新歌,当时已经完成了2首并且“相当出色”。最初乐队在一月开始聚到一起,Thom给大家听了很多他的新作,根据Green Plastic的说法,“他们的兴致很高并且很高兴能在一起创作。”虽然没有听过这些歌,乐队的其他成员还是很快的加入并开始创作自己的部分。整个录制过程被形容为“毫无组织的”并且与以往那种在录音室工作几个月或在巡演中完善作品的方式极为不同。

现在并不清楚Nigel Godrich是否会负责这张专辑的制作,但是很有可能。有报道Nigel经常出现在乐队录音室,Thom还给了他一盘新歌的小样。现在Nigel刚刚制作完成了保罗.麦卡特尼的新专辑(Chaos and Creation in the Back Yard)。他现在很有可能回到录音室帮助Radiohead制作新专辑。据乐队成员的说法,新专辑的黑胶唱片将会在11月完成,并且可能在2006年二月或三月正式发行。巡演有可能于二月份开始。现在还不知道新专辑听起来会是怎样,但是根据乐队的实验精神,新的作品始终让人期待。新歌歌名有可能包括Business school for the Dead和Down is the New Up。

在2005年六月Thom York告诉NME,新专辑的制作让他想起了当时制作Kid A[4]的时候。他说制作初期乐队的工作方式作了些改变,这使他想起了乐队第三张和第四张专辑之间的改变。他在采访中说:“现在进行得不错,听起来可能有点像Kid A-我们在经历一个变化期。但是还不错,我们会成功的。专辑里可以拿出来吹捧的包括House Of Cards,Last Flowers Till The Hospital,Arpeggi还有或许会很适合舞台气氛的Big Ideas (Don't Get Any)。”

[编辑]
专辑列表
===录音室专辑=== (6张71首)

Index Title Date UK US (approximate genre overview)
1. Pablo Honey (二月22日, 1993) #25 #32 Indie Rock/Grunge?
2. The Bends (三月6日, 1995) #4 #88 Alternative Rock
3. OK Computer (三月16日, 1997) #1 #21 Alternative Rock
4. Kid A (十月2日, 2000) #1 #1 Post Rock/Electronic Rock
5. Amnesiac (六月4日, 2001) #1 #2 Post Rock/Jazz?
6. Hail to the Thief (六月9日, 2003) #1 #3 Alternative Rock

EP
Drill (1992)
Itch (1993) - 日本/新西兰 限定
My Iron Lung (1994) - 澳大利亚 CD
Live Au Forum (1995) - 法国 限定
The Bends Pinkpop (1996) - 荷兰 EP
No Surprises/Running From Demons (1997) - 日本 限定
Airbag/How Am I Driving? (1998); #56 US (专辑排名) - 北美发行
Amnesiac College EP (2001) - 北美学院广播
I Might Be Wrong: Live Recordings (2001); #22 UK, #44 US (专辑排名)
COM LAG (2plus2isfive) (2004); #37 UK (专辑排名) - 日本发行
[编辑]
单曲
"Anyone Can Play Guitar" (1993); #32 UK
"Pop Is Dead" (1993); #42 UK
"Creep" (1993); #7 UK, #34 US
"Stop Whispering" (1993) *U.S. only
"The Bends" (1996) *Ireland only
"My Iron Lung" (1994); #24 UK
"Planet Telex / High & Dry" (1995); #17 UK, #78 US
"Fake Plastic Trees" (1995); #20 UK
"Just" (1995); #19 UK
"The Bends" (1996); (IE 限定)
"Street Spirit (Fade Out)" (1996); #5 UK
"Lucky" (1996); (法国广告 限定)
"Paranoid Android" (1997); #3 UK
"Karma Police" (1997); #8 UK
"No Surprises" (1998); #4 UK
"The National Anthem" (2000) (广告 限定)
"Pyramid Song" (2001); #5 UK
"Knives Out" (2001); #13 UK
"I Might Be Wrong" (2001) (广告 限定)
"There there" (2003); #4 UK
"Go to Sleep" (2003); #12 UK
"2 + 2 = 5" (2003); #15 UK
[编辑]
私卖品
[编辑]
多媒体
[编辑]
录像,视频
Live at the Astoria (1995) 录像带
Seven Television Commercials (1997) 录像带/DVD
Meeting People Is Easy (1999) 录像带/DVD
7 Television Commercials (August 5, 2003) DVD
The Most Gigantic Lying Mouth Of All Time (December 1, 2004) DVD
[编辑]
书籍
Radiohead: An Illustrated Biography by Nick Johnstone (1997),
介绍乐队从组成至发行OK Computer历史的画报传记。ISBN 0711965811

Radiohead: From a Great Height by Jonathan Hale (1999)
Radiohead: Hysterical and Useless by Martin Clarke (2000)
Exit Music: The Radiohead Story by Mac Randall (2000)
Radiohead: Back to Save the Universe: The Stories Behind Every Song by James Doheny (2002)
Radiohead: A Visual Documentary by Tim Footman and Billy Dancer (2002)
The Music and Art of Radiohead edited by Joseph Tate (2005)  
有时间我还会专门介绍“Ok Computer”“The Bends”“Creep”。


[ 本帖最后由 default 于 2006-8-25 08:15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6-6-26 22: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什么
见我头像
fort min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7 10: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没发言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rt Minor,Mike Shinoda那个吧?

我对Hiphop没啥感情,hoho
继续我的Brit-Pop
今天的是Oasis 绿洲乐队。是Radiohead把我带向黑暗,The Verve引领我走向更深,而Oasis把我拉了出来。
乐队于1991年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组建,当时他们的名字叫“Rain”,乐队的成员分别是:Liam Gallagher(主音歌手),Paul "Bonehead" Arthurs(吉他),Paul "Guigs" McGuigan(贝司)以及Tony McCaroll (鼓)。不久,曾经作为Inspiral Carpets乐队巡演工作人员的Noel Gallagher(Liam Gallagher的哥哥)加入了乐队,作为乐队的歌手、吉他手以及词曲作者。乐队决定改用Oasis这个名字,并开始了排练。 目前乐队组成: Noel Gallagher 出生日期:1967年5月29日 乐队的词曲作者,也是乐队第二主唱,主音吉他。 普遍认为他是主导乐队方向的人,是他给乐队带来辉煌和荣耀。 Liam Gallagher 出生日期:1972年9月21日 乐队主唱,也演奏手鼓,会弹钢琴, Noel的弟弟。 他也许是英伦乐坛最惹是生非的人,当然,他也是英伦乐坛最红的乐队主唱之一,他俩兄弟是乐队的灵魂人物。 Gem Archer 吉他手,1999年10月取代Bonehead加入oasis。 他最喜欢的oasis歌曲是Shakermaker,他认为那首歌体现了oasis的实质。 在加入oasis之前,他是Heavy Stereo乐队的主音歌手和吉他手。 Andy Bell 出生日期:1970年8月11日 贝斯手,1999年11月取代Guigsy,在这之前他在Hurricane#1乐队中任吉他,键盘,及和声。他还是Hurricane#1乐队中主要歌曲的词曲作者。 Alan "Whitey" White 出生日期:1972年5月26日 鼓手。1995年Tony McCaroll离开乐队后,Noel在录音棚听到Alan的鼓声,就决定让他加入乐队了。 前乐队成员:  Paul "Bonehead" Arthurs 自rain还未改名为oasis时就在队中的老队员, 1999年夏天离开Oasis ,因为"想做一些生命中的其他事情" 。 Paul "Guigsy" McGuigan 同样在oasis存在前就是rain的队员,在Bonehead离开两周后退出,也是相似的理由----想多点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Tony McCaroll 1992年到1995年四月oasis的鼓手,因为内部分歧而离开。 Britpop神话——关于20世纪最后10年的Oasis 在经过不断排练后,Oasis录制了一盘样带,Noel Gallagher把它交给了英国著名的独立唱片公司Creation的老板Alan McGee。很快Oasis 就与Creation签了约。加入唱片公司后,oasis先是在1994年4 月推出了他们的第一首单曲《Supersonic》,并一鸣惊人地占据了全英独立唱片排行榜的榜首位置,接下来又连续创作了《I'd Like to Teach the World to Sing》和《Shakermaker》等日后均被列为经典的作品。这几首冠军单曲的成功不仅引起了评论家和广大乐迷们的关注,同时也为他们的首张专辑的热销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994年8月,乐队的正式专辑《Definitely Maybe》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浮出水面。专辑一经推出,便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登上了国内唱片榜的冠军位置,成为英国历史上销量最快的首张专辑。而它在本土之外也同样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先是在美国获得了五白金的销售佳绩,接着又在欧洲和亚洲地区登上了排行榜的 Top Ten。 这确实是一张让人为之欣喜的唱片,整张专辑的录制完整有序,而听似喧闹的音乐却又有着很强的流行张力。在听够了金属的滞重低沉和朋克的疯狂杂乱后,乐迷们如同沙漠中的行者发现了绿洲一般,很快就爱上了这种听上去更像是"复兴的、现代的Beatles"的音乐,那种时而轻柔婉转、时而激越飞扬的旋律也使得oasis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拥趸。而在多数音乐杂志评选出的90年代最好的BRIT---POP专辑中,》《Definitely Maybe》也是众望所归、榜上有名。 1995年,oasis在更换乐队成员后又先后推出《Some Might Say》和《Roll With It》等冠军单曲,并于10月发行第二张专辑《晨光般的荣耀》(《(What's the Story?)Morning Glory》),进而掀起了一股更为猛烈的“Oasis”热潮。作为一张继迈克尔·杰克逊的《真棒》之后卖得最快的专辑,《晨光般的荣耀》为oasis赢来了更多的鲜花和掌声。一时间,无论是在英国、美国,还是在欧洲和亚洲,对于那些热爱或是关注摇滚乐的人们来说,oasis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一道不能忽略也无法忽略的最美丽的风景。 oasis的成功速度确实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和羡慕。面对着他们所取得的这些骄人的成绩,心存疑惑的人们不免会问:oasis究竟胜在哪里?何以他们就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实现许多摇滚乐队一辈子也无力去实现的梦想? 答案,可以从oasis写在专辑前面的一段致谢词中找到——我们必须要感谢像“披头士”、“性手枪”(Sex Pistols)和“石玫瑰”(Stone Roses)那样永远令人留恋的乐队。的确如此。作为一支在整个90年代的BRIT---POP风潮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oasis在其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60、70年代的经典摇滚乐队的影响,这种影响深入骨髓般地体现在了乐队每一首作品的内核之中,甚至被誉为是摇滚精神在90年代的再生。而另一方面,构成oasis这一整体的几个年轻人的成长环境(以诺伊尔和利姆两兄弟为核心的乐队成员几乎都成长于80年代中后期)又赋予他们的音乐以一种更现代也更具另类和实验色彩的外在形式,为其有着强烈的复古风格的曲风里加入了大量的实验性色彩。那种略带讽刺的幽默词句再配以张力十足的曲式编排,正是经典的传统精神与时尚的现代技巧的一种完美结合。它不仅可以讨好那些迷恋于旧式摇滚的传统乐迷,同时也为喜欢体验新英伦摇滚所特有的时髦腔调的X世代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范本。建立在此种基础上的oasis,自然就有实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赢来了最大的成功,并一举成为了那个时代里独一无二的新贵和宠儿。 这种成功不止体现在乐迷们对oasis及其作品的疯狂追逐和极度崇拜,同时也包括了各种媒体及专家对于乐队所给予的肯定和褒奖。 早在1994年,也就是oasis出道的第一年,乐队便凭借着专辑《Definitely Maybe》和一系列的畅销单曲,在《NME》杂志举办的"Brat"音乐奖颁奖典礼上一举获得了"最佳新进团体"、"最佳乐团"、"最佳单曲"等重要奖项,并于同年在象征着全英音乐界最高荣誉的"全英音乐奖(Brit Awards)"中荣获了"最佳新晋乐团"奖。紧接着又在1995年再度蝉联《NME》杂志评选出的"最佳乐团"和"最佳单曲"奖项,同时夺得"最佳专辑"以及"最佳现场表演团体"两项大奖。而在1996年所颁发的全英音乐奖上,“绿洲”则是凭着专辑《晨光般的荣耀》包揽了"最佳乐团"、"最佳专辑"、"最佳音乐录像带"等诸多超级大奖,并于当年年底取得了欧洲音乐录像带奖(MTV Europe)的"最佳乐团"和"最佳单曲"等奖项。 然而,这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 如果说专辑的畅销还有那些或大或小的奖项都只是水月镜花,不可过分当真的话,那么oasis是否就会成为被世纪末情绪吹制出来的一个最大的气泡?你不该这样去想,假如你真正仔细和用心地听过oasis音乐的话。 著名的音乐杂志《Q》曾以投票的形式选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系列音乐人。“披头士”乐队的约翰·列侬与保罗·麦卡尼分别排在第1、2位,“涅盘”乐队的灵魂人物科特·柯本排名第3,而oasis的加拉格尔兄弟居然能够同时进入前10名(诺伊尔第8,利姆第9),而且是排在了另外一支资深乐队REM的核心人物史泰普的前头,更不要说还遥遥领先于“滚石”乐队的吉他手凯兹·里查德和歌手米克·贾格尔以及U2乐队的领头羊波诺了。尽管保罗·麦卡尼在被问及oasis与当年的“披头士”何以如此的相象时,也曾公开地说过“他们正在模仿我们三十年前做过的事情”等等类似的话,但是诺伊尔对此却并不以为然:“谁都不能否认,我们确实是英国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乐队。”同时他也回敬保罗·麦卡尼,“即使我们不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摇滚乐队,但至少我们也会跟‘披头士’一样伟大,只不过他们是比我们生得早罢了。”诺伊尔的这些话并不是什么不负责任的狂妄之词,因为他们确实是自从有摇滚乐以来最为成功也最具感染力的一支乐队。 1997年8月,oasis推出了他们的第三张专辑《Be Here Now》,其音乐内核明显地更加倾向和贴近于摇滚乐的神髓所在。加重了份量的吉他与贝斯,以及利姆更具爆发力的全新演绎,使人于不乏流行性的旋律中更见一种满溢着激情和力量的摇滚精神。而其中那首著名的冠军单曲《D`you know what I mean》则让我们想起了70年代的伟大乐队Pink Floyd或是The Great Dead。同样是对音效的迷恋,但由oasis做来则更显其现代和精到的把握能力。专辑在发行的前三天就将首次生产的75万张唱片销售一空,轻易地突破了英国唱片销售的历史记录(而此前的专辑《晨光般的荣耀》也销出了1200万张), 1998年年底,作为oasis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时奉献给乐迷们的最后一份礼物,专辑《The Masterplan(B—sides)》中几乎集结了乐队在整个90年代所有最精彩的B-Side作品,而它的面市也让广大的oasis迷们开始对新世纪的到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oasis一直作为英国乃至全世界最受欢迎也最被评论家所认可的一支乐队驻留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而他们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力完成了对于在20世纪的音乐艺术这一领域内的最后一个神话的书写。然而,作为一支始终坚持着走BRIT---POP路线的乐队,oasis的成功之处也正是他们的最薄弱之处,那就是一种类似于默守陈规或是不思进取的顽固坚持。同样是英伦摇滚的新兴势力,“污点”已经开始运用纯正的Lo—Fi风格经营自己的新专辑,“收音机迷”的电子产品也做得愈加地成熟和厚重,而“山羊皮”也在寻找着创作上新的突破口。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几乎是所有的乐队和音乐人都在尝试着可能的变化,可oasis呢?他们仍旧一如既往地写着那些旋律优美、注定流行的畅销歌曲,并以此来继续那个由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神话。也许这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里还可以算作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坚持,但问题是,在选择已经变得越来越多的21世纪,这个神话的最后一笔还会写得那样的完美无缺吗? 乐队于2000年2月推出的第五张专辑《Standing 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就是答案。虽然它甫一面市就还是登上了排行榜的冠军位置,但满怀着巨大希望的乐迷和评论家们却很快发现,在这张专辑中,你已经很难再能找到那种充满了创意的新的音乐元素了,当机械的创作取代了激情的创造,那么剩下的也就只有中规中矩的旋律和过于牵强的平庸技术。那些匠气十足的乐器演奏夹带着利姆原本轻灵闲逸如今却不知为何尽显疲态的乏味声线,更让人们不能相信这就是那支曾经给世界乐坛带去无数惊喜和创意的oasis乐队。正如一位乐评家所说:“如果他们可以像几年前那样充满创造性地完成着张专辑的话,也许他们就真的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究竟谁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许遭受过这一挫折后的oasis真的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在推出2000年演唱会的现场版专辑《Familiar To Millions》后,他们终于选择了沉默和再一次的创作与积累。 对于全世界依然支持和热衷于oasis的乐迷们来说,这显然是一次过于漫长的等待过程了。可这份等待终究还是迎来了一个好的结果。当oasis带着他们的最新专辑《Heathen Chemistry》再度归来的时候,乐迷们终于又找到了几年前的那种感觉,专辑中处处闪现的灵感和创意不仅有着《Definitely Maybe》时代的oasis影子,而且更加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更加多样的曲风尝试也让人们看到了复兴后乐队的一片雄心壮志。“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里,我们确实创造了一个很大的神话,但这并不能让人感到满足。我们会一直向上攀登,我们还要在这个世纪里创造更大的神话。”面对着电视镜头时的诺伊尔依旧信心十足,他习惯性地撅着嘴巴,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句话。 也许,喜欢oasis的我们,只需记住oasis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创造的BRITPOP神话就足够了!


[ 本帖最后由 default 于 2006-6-27 11:33 AM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8 14: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Dire Straits困境(恐怖海峡)
这支乐队的吉他太棒了!
“恐怖海峡”1976年组建于伦敦西南部的代特福德,该乐队出现在朋克音乐顶峰时期,但与这一运动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最后获得了主流摇滚乐队的称号。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销售了大量唱片,他们的成功主要归功于独具特色的、受迪伦影响的歌手和吉他演奏大师、乐队的核心人物马克.诺夫勒(Mark Knopfler,生于1949年8月12日)的吉他演奏。

诺夫勒28、29岁时才开始音乐生涯,在这以前他曾从事过两个职业(新闻记者和教师)。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吸收了许多音乐影响[最著名的是鲍勃.迪伦(DYLAN,BOB)和J.J.凯尔]而且他的歌曲创作和吉他演奏技巧已完全成熟,这两个因素为“恐怖海峡”在早期得到各音乐团体的接受起了很大的作用。

诺夫勒与他的兄弟戴维(David,吉他手)和约翰.伊尔斯利(John Illsley,贝司手)联合以后,又将鼓手皮克.威瑟斯(Pick Withers)补充到演员阵容中,他们开始在伦敦小酒店联合组织中举办了一些小型演出。最后他们花了120英镑录制了一盘样带, 其中包括他们后来的经典歌曲《摇摆之王》(Sultans of Swing),这首歌在伦敦电台节目主持人查里.杰尔莱的节目中播放过。结果各唱片公司蜂拥而至竞相与该乐队签约。1978年他们与Phonogram公司签约,录制了歌曲《摇摆之王》和一张唱片《恐怖海峡》,尽管评论家们对其华而不实的专家气派颇为赏识,但英国的歌迷对它都很不重视。然而这张唱片更和美国摇滚乐迷的口味,因此与当时从英国来的大多数唱片相比它更易用做电台歌曲播放。转眼之间他们手中拥有了一首风靡美国的歌曲和一张唱片。

这一成功也在别的地方重现,其中包括返回英国,在那里这首歌曲名列排行榜第9位,专辑名列第5。在此之后“恐怖海峡”很快成为国际上一支成就巨大的摇滚乐队。1979年出版的专辑《公报》(Communique)与前面那张唱片几乎毫无两样,也畅销全世界。这张唱片发行以后,戴维离开乐队开始个人发展。1980年第3张专辑《制作电影》(Making Movies),来自布鲁斯.斯普林斯廷(SPRINGSTEEN,BRUCE)的“E街”乐队的罗伊.比坦(Roy Bittan)给这张唱片带来更加清新的声音。《制作电影》在英美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尽管评论界批评他们的音乐过于拖沓。但专辑仍然获得了金唱片,其中的《罗蜜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和《滑离》(Skateaway)成为电台和MTV中的热门歌曲。为了1980年的巡回演出,吉他手哈尔.林迪斯(Hal Lindes)和键盘手艾伦.克拉克(Alan Clark)也加入到该乐队中。

与此同时,马克.诺夫勒作为一位吉他演奏家所享有的声誉继续增长,他暂时离开乐队与鲍勃.迪伦和“斯蒂利.丹”(STEELY DAN)进行一些合作。因此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于1992 年出版了第4张专辑《爱情胜过黄金》(Love over Gold)。这张唱片由诺夫勒自己制作,其销量比以往唱片都要多。专辑中充满了冗长和实验色彩的作品,单曲《私人调查》(Private Investigations)获得英国排行榜的死2名,并成为英国榜上的冠军专辑,而在美国成为金唱片。在这张专辑出版不久,特里.威廉斯(Terry Williams)代替了威瑟斯鼓手的位置。而此时的诺夫勒开始在“恐怖海峡”之外探索新的音乐途径,为电影配乐[电影《本地英雄》(Local Hero)、Cal和《舒适与欢乐》(Comfort and Joy)]并出现在范.莫里森(MORRISON,VAN)的专辑中。除了1983年出版一张EP专辑《池边扭摆》(Twisting By the Pool)之外,“恐怖海峡”在1983、1984两年间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偃旗息鼓状态,这期间,马克.诺夫勒为鲍勃.迪伦制作了专辑《异教徒》(Infidel),为蒂娜.透纳(TURNER,TINA)的复出专辑创作了一首《私人舞蹈家》(Private Dancer),给“阿兹台克照相机”(AZTEC CAMERA)制作唱片《刀》(Knife)。1984年春,乐队出版了双唱片《炼金术》(Alchemy》。这年底,乐队进入录音棚录制他们的第5张专辑,并增加了一位新的成员,键盘手盖伊.弗莱彻(Guy Fletcher)。专辑《情同手足》(Brothers In Arms)于1985年夏天正式出版,这是“恐怖海峡”的一张突破性的专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中的一首嘲弄音乐录像的单曲《不劳而获》(Money for Nothing)竟然在MTV电视台的推波助澜下成了热门歌曲,在美国排行榜前10名停留了9个星期并卖掉了900万张;在英国,这张专辑也是80年代销量最高的专辑。《生活之路》(Walk of Life)和《如此遥远》(So Far Away)使这张专辑在排行榜上停留的时间一直持续到1986年。为推广这张专辑,乐队举行了近两百场演出。随后,马克.诺夫勒为兰迪.纽曼(NEWMAN,RANDY)和琼.阿马特雷丁(Joan Armatrading)制作专辑,参加了埃里克.克拉普顿(CLAPTON,ERIC)的巡回演出,又与切特.阿特金斯(Chet Atkins)合作了一张专辑《颈》(Neck and Neck)。1989年,他组建了乡村摇滚乐队“诺丁山地人”(Notting Hillbillies),并于次年出版了一张专辑《想念......大概有个好时光》(Missing...Presumed Having a Good Time)。

在经过了一系列个人活动之后,马克.诺夫勒于1990年重新拾起了“恐怖海峡”,这时的主要成员有:伊斯利、克拉克和弗莱彻以及一些职业乐手。1991年,新专辑《在每一条大街上》(On Every Street)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出版,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张专辑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在美国只成为白金唱片,莲排行榜的前40名都没有进去,甚至没有一首热门歌曲。同样,他们的巡回演出也是失望而归,他们在欧洲和美国巡回演出的门票有时根本卖不出去。这次巡演之后,出版了现场专辑《在夜晚》(On the Night),随后,乐队又无限期地放了长假。马克.诺夫勒在1996年出版了他的第1张正式的专辑《金子心》(Golden Heart),但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喝彩,也许,“恐怖海峡”及马克.诺夫勒出色的才华随着80年代的逝去而一去不复返了。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恐怖海峡”特别是马克.诺夫勒证明他们是自70年代以来最成功的摇滚组合之一,在全世界销售了近2000万张唱片。不过,除了出色的唱片《摇摆之王》之外,“恐怖海峡”录制的唱片通常因其缺乏刺激性而受到批评。人们仍然怀疑诺夫勒天赋并不算高,而只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手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15: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Verve神韵乐队

被英国独立音乐界称为新"LED ZEPPLIN"的乐队"THE VERVE",三年前在巅峰时期突然解散,让人唏嘘不已.经过十八个月的沉寂之后,乐队又突然重组.于去年在乐迷的一片叫好声中又重返乐坛.复合后首张细碟"BITTER SWEET SYMPHONG"一出,首张发行的40万张马上被哄抢一空.乐队顺势推出的另一单曲"THE DRUGS DON'T WORK"也表现不俗.在两张细碟作品的成功铺垫下,全新专辑"URBAN HYMNS"于去年10月火热登场,叫好又叫卖,表现之出色实在出人意料.专辑一上英国大碟榜马上占据头把交椅,把从八月底就一直稳居冠军宝座的OASIS的"BE HERE NOW"拉了下来.
    
  乐队受欢迎程度更甚往前,比三年前巅峰状态轰击一时的"A NORTHERN SOUL"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成功打响了重组后的第一炮.
    
  一切还是重头说起.一行四人初建队于91年的(THE) VERVE(当时叫VERVE)刚一出道便幸运的遇上传奇式的经纪人ALLEN KLEIN(THE BEATLES 和THE ROLLING STONES到个恶少走在一起更是惺惺相惜.用ASHCROFT自己
的话来说就是与LIAM建立起"在名誉之上,在金钱之上,在任何事情之上"的兄弟般情谊.两人所到之处经常惹是生非.有一次在瑞典,  两人竟然在清晨醉醺醺的闯入一座教堂找圣餐酒喝,惹起了众怒.撇开这些不讲,单从OASIS的封套设计师是VERVE自己御用的摄影师MICHAEL SPENLER JONES,而OASIS成名后又为VERVE推荐了自己的监制OWEN MORRIS替他们95年的"A NROTHERN SOUL"做监制这两件事就可看出两支乐队关系非同一般.NOEL更是再后来的"(WHAT 'S THE STORY)MORNING GLORY?"中写了一首送给ASHCROFT.曲中"ITS ABOUT SOMEONE WHOS GOT STRENGTH BUT WHOS GRAGILS AS FUCK AS WELL"正是ASHCROFT双重性格的真实写照.

  步入94年,乐队开始麻烦不断.先是维持了多年的女友离ASHCROFT而去,令他好长一段时间里无精打采,昏昏噩噩,护照一连丢了好几本,以至当局怀疑他是否把他们给卖了,专门为此调查了此事.然后乐队差点缠上官司,因一支同名的美国爵士乐队扬言要采取乐队以VERVE的名称在美国出现.经过协商,乐队同意给VERVE加上前缀,变成现在的"THE VERVE",官司才得以解决.年底美国的巡演为乐队埋下不安定的因素.乐队在堪萨斯演出期间,PETERSALISBURY因酒后闹事被捕,ASHCROFT也因酒精中毒导致全身性脱水休克而送到医院急救,巡演不得不中断.但这一连串事件并未影响到他们第二张专辑"NO COME DOWN(BESIDE & OUTTAKES)"良好的销量.乐队第一次以"THE VERVE"这名字出现在唱片的封套上,碟内还收入了众多乐迷的心爱"GRAVITY GRAVE"的LIVE版.

  第二张专辑发行后,乐队紧接着去到威尔士录制下一张专辑.监制OWEN MORRIS的纵容使ASCROFT的肆意妄为发展到无可就要的地步.ASHCROFT经常与PETER在晚上溜出去划艇,而且是在离大海只有半里的河流入海而且不穿救生衣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完起来经常是披星戴月,忘了时间,所以正常的录音时间得不到保证,唱片许久未能录完,巡演的日期也难以定夺.NICK终因此事与ASHCROFT吵了起来,可他还是若无其事的我行我素.乐队第三张专辑"A NORTHEN SOUL"能在如此不愉快的情形下完成已经算是个奇迹,但更大的奇迹在于此张唱片是如此之优秀,让人不得不称赞他们是多么的成功.

  整张专辑如有LED ZEPPELIN和FUNKADELIC般深厚的功力,个性亦相当突出.THE VERVE依旧迷幻,只是成熟令他们更添感性和对人生的洞察力.ASHCROFT悠远凄美的歌声衬以NICK那超然脱俗的吉他,让人真正领略到什么叫做大家风范.主打歌"A NORTHENSOUL"的黑色迷惑和凄美,"A NEW DECADE"像世俗的宣言和"HISTORY"体现ASHCROFT颓废之外的另一份矫情和感性.唱五星级的评价也是对其高素质的肯定.综合整张唱片,标志着THE VERVE的巅峰状态的来临,可惜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下去.乐队参加的"TIN THE PARK"音乐节是众人分手前的一次话别,THE VERVE所唱的一首"HISTORY'称为乐迷心头上的一首悲伤浪漫曲.因为不久ASHCROFT就宣布离队,使THEVERVE名存实亡,大家各奔前程.只有NICK没有任何表示,独自一人回到家中和女儿呆在一起,只是时不时摆弄一下自己的试验电子音乐.

  从此ASHCROFT也甚少公开露面,只是参加一些慈善演出和担任过OASIS美国巡演的嘉宾.他很快就耐不住寂寞,要出来加BAND.新结识的女友是SPIRITUALIZED的键盘手KATE RADLEY更令他有重整雄风的感觉.于是他私下接触了当时离开"THE STONE ROSES"的吉他英雄JOHN SQUIRE,只不过因JOHN早已另有打算而作罢.此事还传闻说NICK会接替JOHN在"THE STONE ROSES"之位.之后,ASHCROFT又与BERNARD BUTLER一起加过几天的BAND,但两人音乐理想各异,合作起来总是不合拍,此番又没成功.一番寻寻觅觅之后,ASHCROFT还是觉得原班兄弟最好,于是拉上SIMON JONES和PETER SALISBURY,独缺NICK一人,皆因ASHCROFT心中之结仍未解开,后来他找到上学时的老友,刚与JOHN LECKIE完成一专辑的SIMON TONG顶替NICK在队中的一职.此时ASHCROFT已集齐50首新歌预备新的专辑,但一切都是打着自己的旗号进行.因为他心目中,没有了NICK,就称不上THE VERVE.四人练歌练了一段时间之后,ASHCROFT知道NICK始终是他心目中最合适的注音吉他手,于是他放下面子,主动致电NICK,请他回来.结果当然是大团圆收场,THE VERVE又在音乐旅途上继续上路了.

  最近,THE VERVE向英国国防部提出申请,打算利用一个废弃的机场和一个干涸的船坞来举行他们98年的演唱会,一边容纳足够多的歌迷.但对这支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四五岁的乐队来说,要再登绝凌顶,需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此文转于98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0 10: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K_FOREVER 于 2006-6-26 10:20 PM 发表
我喜欢什么
见我头像
fort minor

Linkin Park~~~
太多人喜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30 11: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Stone Roses

自从The Stone Roses成为曼彻斯特名义上的领袖之后,吉他流行乐与indie-rock相融合现象像加足了燃料并且进一步刺激了跳舞文化的发展。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的这张具有重大意义的唱片仅仅是显露一点跳舞音乐的迹象。但重要的是他们却受到舞曲和流行音乐两方面的欢迎,与之同样重要的是,Ian Brown那漫不经心地演唱和孤傲、超然的性格是Roses最酷的地方。"I Wanna Be Adored"中缓慢的贝司线条、迷人的吉他片段。"She Bangs the Drums"和"Elephant Stone"两首歌在节奏上也十分诱人——60年代的诱人的起伏的节拍的处理传达了丰富多彩新迷幻音乐acid house的世界。Stone Roses给英国音乐带来了革命:以嗡嗡地吉他形式把跳舞音乐带给了听众,使经典的流行音乐创作概念的复苏,并且能在整个90年代的流行音乐中听到它的回应。

80年代末期英国流行音乐进入低潮,曾创造英国新浪潮音乐的曼彻斯特,这期间也变得萧条。正当英国音乐将在沉闷中进入90年代的时候,一支叫做"石玫瑰"(The Stone Roses)的乐队出现了,1989年,他们的第一张专辑的出版,使英国"独立摇滚"(Indie-Rock)现象进入了新的时代。

"石玫瑰"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曼彻斯特独立摇滚界的领袖,这张专辑在音乐上很明显地受到了60年代美国民歌摇滚乐队"飞鸟"(The Byrds)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80年代刚刚形成潮流趋势的Acid House舞曲音乐影响。他们把吉他流行乐与"独立摇滚"相融合并且进一步刺激了跳舞文化的发展,很快被传媒赋予了"新迷幻音乐"的称号。

"石玫瑰"受到乐迷欢迎最主要的是伊恩。布朗(Ian Brown)那漫不经心地演唱和孤傲、超然的性格;诱人的吉他演奏片段和起伏的节奏。不管是专辑中59秒的"我亲爱的伊丽莎白"(Elizabeth My Dear)还是近10分钟的"傻瓜金子"(Fools Gold)都显示了他们这方面的才能。专辑的前四首歌:"我要被崇拜了"(I Wanna Be Adored)、"她敲鼓"(She Bangs The Drums)、"大象石头"(Elephant Stone)和"瀑布"(Waterfall)清新简洁的编配和流畅的旋律使当时徘徊在乏味的英国音乐中的人们感到为之一振。

尽管"石玫瑰"引导了英国独立音乐的跳舞潮流,但是,他们的这张具有重大意义的唱片仅仅显露一点跳舞音乐的迹象。而真正把舞曲音乐发扬光大的是他们的同乡"808同盟"(808 States)和"快乐星期一"(Happy Mondays)。

但时间证明这张专辑的价值,嗡嗡的吉他声也能把跳舞音乐带给了听众, 新浪潮音乐的复苏和新迷幻音乐的再生,并且能在90年代的流行音乐中不断地听到对这张专辑的回应之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 10: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OASIS了。。还有SUED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 18: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给小D捧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FMFans ( 京ICP备07501235号 )

GMT+8, 2024-12-4 01:34 , Processed in 0.04987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