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别人文化.港曲无光
「 Rap, Hip Hop, Euro Pop, Contemporary Rock, Heavy Metal, Techno等等不同的欧美流行曲潮流,对亚洲人来说,不过是听来玩的。我们没有欧洲人和美国人的背景。对他们来说,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文化,但对我们,不过是外面传过来的娱乐。」香港青年作曲人雷颂德说。 (50)香港音乐人怎样跟随,怎样学这些外来普及音乐文化,都已隔一层。移植别人文化,几乎一定会有这样的效果。流行音乐,本来就是欧美产品,但来到中国,由上海开始,都实在经过个「华化」的过程。到香港的现代粤语流行曲兴起,虽然仍然不断吸收外国流行歌曲的技巧,但「港化」的消化过程,令歌曲有种外来文化所无的独特本土风格。没有了这种本土风格,听众的共鸣就会相应减弱。
这和商品挂钩的运作,大概在1991年开始。当时的「万宝路」香烟(Marlboro)受香港法例所限,广告在90年后再不能出现电子传媒,于是广告费改转方向,与唱片公司合作制成Marlboro Red Hot Hits唱片,单是MTV音乐视像制作,费用已达数百万港元。结果唱片十分畅销,歌星声势因广告播放频率极密而水涨船高,变成红透半边天巨星,唱片公司营利增加,而广告赞助商亦大收宣传之效,变成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自此之后,影响到唱片公司,开始担当歌星经理人角色;收取歌星其他影视活动酬劳佣金,来帮补唱片市场下降的收入。歌星因为其他活动比唱歌正业活动频繁,于是花在唱歌的时间减少,录音时间往往要在每日宣传活动的频密行程中挤抽出来,水准因此不但没有上升,而且日渐下降。
(51)梁宝耳﹕《香港的流行音乐》,载朱瑞冰编﹕《香港音乐发展概论》(香港﹕三联书店,1999年),页374。
(52) 《明报》199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