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oiet 发表于 2010-4-3 19:29:32

每每关键时刻就尽是这种四围个位数的人在那里蹦哒
风之痕 发表于 2010-4-3 19:01 http://fmfans.cpgl.net/images/common/back.gif


怎么说呢,政治都是残酷的。。。王敦牛逼烘烘的时候许多人会觉得东晋小皇帝蛮可怜的,不过这个被楼主忽略了。。。反过来皇帝出息了搞手腕了,桓温又成了悲剧偶像了。。。如果不是这么操作,桓温会比他儿子差?

潜水员 发表于 2010-4-3 21:17:00

回复 357# charoiet

他说的应该是殷浩不是指桓温吧。

charoiet 发表于 2010-4-3 21:27:16

回复charoiet

他说的应该是殷浩不是指桓温吧。
潜水员 发表于 2010-4-3 21:17 http://fmfans.cpgl.net/images/common/back.gif


    是呀,殷浩的角色就是牵制,就是捣乱,就是不让桓温好好的打仗,这就是帝王之术,不然,桓温顺风顺水了,司马家就提前了。。。

潜水员 发表于 2010-4-3 21:44:25

忘了记信那个实在是很搞笑。;P

潜水员 发表于 2010-4-3 21:46:04

桓温是不是个英雄不好说,他坚持要北伐是为了他的私心谁都知道,不过对比东晋朝廷上下那一群废物,他算个真男人,可惜北伐还是失败了,儿子也太傻

charoiet 发表于 2010-4-3 21:56:43

桓温是不是个英雄不好说,他坚持要北伐是为了他的私心谁都知道,不过对比东晋朝廷上下那一群废物,他算个真 ...
潜水员 发表于 2010-4-3 21:46 http://fmfans.cpgl.net/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谈不上私心公心的,本来就是能者强者居之的事情,三国演义里我最欣赏的一句台词就是吕型男冲着黑矮子竖中指:“汉家城池,诸人有份,偏尔合得?”

所以桓温肯定算个模子,而且是区级模子,问题就在于镁光灯下呆的太久,过秀于林。。。所以总体而言,司马家对他的防范还是比较成功的。。。所以殷浩这样的童鞋就上前台了。。。

alex77 发表于 2010-4-4 13:32:46

防范的还算可以,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比之刘裕还差了点。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才能。他也算给南朝起了个不小的头。后期南朝的北伐都变质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在晋国南立,地方士族实力太大,历代皇帝都伴着大士族门阀,这些才是实质掌权的人物。哎可惜南朝出的那些个名将了。

alex77 发表于 2010-4-4 13:37:34

在拓跋氏统一中原前,和尔朱荣乱政时,南朝是实力格局中还是稍稍占有优势的。可惜前者东晋政治结构中尾大不掉的问题,后者梁武帝自乱阵脚。

Robbie03 发表于 2010-4-5 01:39:25

第四十二回   桓温北伐



      殷浩挂了后,集内外大权于一身的桓温从荆州的江陵出发,分水陆三路进攻秦国的长安。其中水军走襄阳逆流而上;一路步军从淅川出武关;一路由蜀中的司马勋所领,出子午谷直取长安。(你没看错,就是当年魏延魏文长向武侯诸葛亮提议偷袭长安的那条子午谷,这条路史学界争议很大。)桓温还拉拢了历来亲近东晋的凉州的张重华,攻打大秦西南重镇陈仓(又一个熟悉的地名,呵呵),响应东晋的进攻。

    晋军士气高昂,一路连胜,一直杀到了关中著名的险要--武关。此关异常凶险,且为关中门户,兵家必争之地。桓温知道武关难打,暗中早派了几百人化装百姓先行入关,到了晚上开始放火,同时大喊“晋军入关了!”桓温趁势攻关,秦兵兵少,且已经混乱了,被晋军一鼓作气破城。然后桓温趁势连下上洛和青泥,兵锋直指长安。
   
    大秦皇帝苻健大惊,连忙以太子苻苌和弟弟苻雄为将带兵5万前来抵抗晋军,两军在峣关展开大战。两军阵前,秦军大将淮南王苻生(苻健第3个儿子)首先带兵前来挑战。这个人我要说一下,此人传说身高2米左右,两臂一晃千斤之力,曾经空手和猛兽干过架,武艺高强,不足的是眼睛瞎了一只,军中称做独眼将。 这苻生确实猛男,带兵杀入晋军阵中,居然把晋军杀得大乱,中军大将刘泓也被苻生秒杀。要不是桓温指挥的中军稳住了阵脚,估计晋军就要大败了。

    秦军有能人,东晋也要高手。桓温家老二桓豁的儿子桓石虔,此人身高八尺三寸(换算成现在也有2米多),也是力大如牛,传说跟桓温围猎时,老虎身中数箭伏地,桓石虔下马过去拔箭,结果老虎没死,跳起来扑向桓石虔,桓石虔跳得更高,凌空从虎身上拔箭。老虎疼得大吼,又跳向桓石虔,桓石虔就再拔一箭,连续拔了几箭,把个老虎给疼死了。

    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桓石虔和苻生连战两日不分胜负。桓温一看这独眼龙厉害啊,密令桓石虔诈败。苻生果然有勇无谋,中了东晋埋伏,太子苻苌为了救苻生结果被箭射伤。桓石虔一战成名,前秦都知道他的威名。传说当时长安人有患疟疾的,只要对着他大吼一声“桓石虔来也!”一般人打个哆嗦,病立刻就被吓好了。可见桓石虔给秦人带来的心理创伤有多大。

    接着秦晋白鹿原大战,桓温和弟弟桓冲大败苻雄的秦军。苻健只剩下6000残兵跑回长安。桓温驻军灞上,许多晋朝旧民包括长安周围的百姓纷纷前来投奔,许多郡县也纷纷归降。有的老人拉着晋军官兵哭泣道:“真没想到啊,这辈子还能看到你们来。”(这时候民心还是向着晋朝的)

    这时候桓温犹豫了,他没有再继续前进,或许他担忧秦军拼死一击?又或许他担心后方?总之他止步不前。这可急坏了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北海王猛王景略。此人胸怀锦绣,腹有良谋,可惜未遇明主,隐居在关中。王猛身穿麻布短衣,来求见桓温。桓温早闻王猛大名,连忙请王猛分析现在的时局。王猛在一面捉着虱子,一面滔滔不绝,分析的头头是道。桓温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王猛一语点中了桓温的心病,无言以对。过了好半天,桓温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

   很快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走子午谷的那路晋军大败而回,西凉那方面也被击败,关中小麦被秦人先收割了,而且把周围的小麦全部烧掉,坚壁清野。

   桓温眼见粮草越来越少,只得退兵。临行前,他、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早看出桓温的野心,此人早晚要造反,又想到在士族为主的东晋自己根本不可能有发展,就没有答应桓温的请求。

    桓温第一次北伐遗憾的以失败告终,但更大的遗憾是没有把王猛带回南方,让这位神一样的人物帮助苻坚成就了霸业......

babby 发表于 2010-4-5 04:50:10

王猛也是炒股高手
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查看完整版本: 十六国风云(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