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nt.C.

夺影奇兵[FMB赏金电影竞猜+百科]第80届奥斯卡获奖影片下载在154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7 12: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t.C. 于 2008-1-7 12:15 PM 发表


高手。。。。。。。。




我靠!!!!!!!!!!!!!P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12: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又译刺激1995、月黑高飞,著名的美国电影。电影的原著是根据作家斯帝芬·金的作品,即收录于该作者的小说集《不同的季节》(Different Seasons,又名《四季奇谭》)的第一部:《春》(Hope Springs Eternal-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影片男主人公Andy Dufresne和Red分别由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扮演。

影片剧情主要围绕着Andy Dufresne虽然辩称没有谋杀妻子和她的情人但仍被宣判有罪之后在狱中的生活。

在发行后1年多的时间里,《肖申克的救赎》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的历史最佳250部电影评选中被选为历史最佳影片的第2名。成为除《指环王:护戒使者》以外收到最多次投票的电影。

1994年奥斯卡奖该片获得7项提名: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摩根·弗里曼)、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配乐、最佳音响。但最终未能获得任何奖项。

令人惊讶的是,虽然该片在电影院公映时并未获得太多好评。但在家庭影院(录像带,DVD等)市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现在已经成了著名范例。

电影译名
本片在华人区广为流传的、同时也让人很难以理解的一个译名《刺激1995》源自台湾,因为同年1994年较早时台湾引进了一部比较卖座的片子The Sting(意译为“刺”或“叮”),被译成了《刺激》(又译《骗中骗》),“刺激”显然是个错误的翻译,此片荣获1973年多项奥斯卡大奖,而到了1995年《肖申克的救赎》上映时,片商觉得其剧情与《刺激》有类似的地方(剧情皆近似于高智商的复仇),因此就被译成《刺激1995》了(意思就是《刺激》的1995年版)。1998年又有一部片子Return To Paradise因为含有牢狱情节,而被翻译成了《刺激1998》。

在当时台湾春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VCD封面上,把蒂姆·罗宾斯的英文名错印成了TIN,导演弗兰克的名字也印成了FRINK,当时的内容介绍写到:“黑狱中一场诡谲多变的的游戏,蓄势待发!局中局,计中计!1995全新刺激,令你大出意外!”

剧情
(太经典了,所以情节有待各位自己去边看边发掘)

制片人名单
导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Frank Darabont)
主演: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 Andy Dufresne,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 Ellis Boyd "Red" Redding
制片:尼齐·马文(Niki Marvin)
编剧: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弗兰克·达拉伯恩特(Frank Darabont)
艺术总监:Peter Lansdown Smith
摄像:Roger Deakins
作曲:Thomas Newman,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小说原作:斯蒂芬·金(Stephen King)

主题
影片中涵盖全片的主题是希望,主要通过音乐来表现。在剧情上,电影比(小说原著更明显的)描绘了一个有些受压迫的救世主形象,即Andy。他为肖申克监狱这个沉沦的世界中的罪人带来了希望与救赎,尤其是对Red。

Brooks是个与Red形成对比的角色,因为他已经“制度化”了。Red在Brooks死后与狱友们交谈时说道“监狱的这些墙很有趣。一开始你恨它,后来你适应它了。过了足够久之后,你就开始依赖它。这就是制度化。他们把你终生关在这里,把你的生命都拿走了。至少是有用的那部分,不管怎么说。”Brooks失去了所有的希望而把肖申克的日子当作了正常生活,在被释放之后没法融入社会,而因此自杀。(小说则象征性的通过在监狱里养大的鸟被放归自然却被发现死在监狱院子里的事件来表现这个概念。)

事实上,直到Andy为他带来希望之前,Red走的是和Brooks相同的道路。Andy因此是Red的救赎者(在该词的宗教意义上)因为他拯救了Red,使他免遭与Brook相同的悲哀结局。在一次与Red的交谈中,Andy把音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联系在一起:“音乐使你不会忘记……世界上有些地方不是用石头建造的。有些东西是你所拥有的,他们无法触及。”Red一开始对Andy充满希望的劝告和陈述有所抵触,但在影片的最后他终于信服了。最后一句对白是Red的忏悔和告白,“我希望”,而影片(但小说中则没有)展示他的希望的有所依据的,因为他最终得以重新和他的救赎者在乐园相聚。

琐事
这部短篇小说被收录在斯蒂芬·金的短篇集《不同的季节》(Different Seasons)里,该短篇集还包括被改编成电影《伴我同行》(Stand by Me)的短篇小说《尸体》(The Body),以及改编成同名电影的短篇小说《纳粹追凶》(Apt Pupil)。《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作为春季出现在该书中,标题是“希望永远跳动”(Hope springs eternal,出自亚历山大·波普的名言“Hope springs eternal in the human breast”——希望永远在人心中跳动),这也是特别版DVD纪录片的片名。

Andy的角色与最著名的救世主,拿撒勒人耶稣有着相当多(虽然不是完美的)相同之处。他们同样的虽然清白无辜但却收到责难,同样的经历了某种意义上的死亡,复活和升天,同样的给追随者带来了希望和救赎。耶稣展示的第一个奇迹是把水变成葡萄酒,而Andy说服了警卫给犯人们啤酒。Andy逃脱之后,他的朋友们变得像耶稣的12个使徒,回忆着他们与Andy在一起的日子并给别人讲关于他的故事。典狱长则表现了与耶稣对抗的伪善宗教首领相同的特征。

Red开始把Andy去Zihuatanejo的计划称作“臭烘烘的白日梦”(shitty pipedream),预示着Andy逃脱在下水管道(sewer pipes)中的长距离爬行。而Andy逃脱后Red说无辜的Andy“爬过了一条臭气熏天的河而重获清白之身”。

典狱长最后打开Andy的《圣经》时发现Andy用来挖隧道逃走的岩锤藏在从出埃及记开始的那些页里,重述了犹太人逃出埃及的故事。

名字在片中有着特别的意义。最开始,Andy打听被警卫队长用警棍打死的新来犯人的名字,别人告诉他这无关紧要了,反正人已经死了。后来,Andy发现以前在他的囚室被关押过的犯人在墙上刻上了名字以留下一些记忆。于是他开始在墙上刻自己的名字,而在过程中发现了逃脱的方法。Brooks自杀前在他新的“监牢”,中转旅馆的木头横梁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留下纪念。得知Brooks的死讯后,肖申克的犯人们把Brooks的名字刻在图书馆的标志上。在Red出发去找Andy之前,他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中转旅馆里Brooks名字的旁边,但我们后来发现,他的人生轨道将会与Brooks完全不同,充满了希望而不是绝望。

Tommy的角色原本是准备由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出演的。

虽然Renee Blaine出演的Dufresne太太只在片头中在她的情人的怀里做了简单露面,她还是出现在DVD和录像带的后背封面上,为这部几乎全部由男演员出演的影片增加少许的性诱惑力。

影片与小说原著的不同
总的来说,电影还是多少忠于斯蒂芬·金的原著的。然而,情节上还是存在以下的不同:

有一段时间与Andy被关在同一间牢房中的印第安人Normaden在影片中没有出现。

Norton典狱长在Andy的牢房中搜查违禁品而没找到Andy藏起来的岩锤(以及他们引用圣经的对话)没有在小说中出现。

在小说里,Andy入狱时肖申克监狱的典狱长是个叫Dunahy的人,这个人后来被一个叫Stammas的人代替,最后才轮到Sam Norton。在电影中,典狱长由始至终都是Norton。

在小说里,Norton在Andy逃脱之后辞职了。在电影中,他盗用了成千上万美元,Andy逃脱并把此事公诸于众后Norton在被逮捕之前绝望的吞枪自杀。

Red在小说中从来没有在监狱图书馆做过助理图书馆员。

Brook为了避免被假释出狱而威胁杀死另外一个犯人的情节只出现在电影中。在小说和电影中,Brooks最后都得到假释而离开了肖申克监狱。他出狱不久就自杀的情节只出现在电影里。

在小说中,Andy在被审讯的期间就变卖了全部财产。他和朋友一起建立了一个假的身份,并把资产转移过去。在电影中,Andy自己建立了一个假的身份和假的帐号,并为典狱长把洗的钱存进去,最后在他逃脱的时候把其中的钱全数取走。

在小说里,Williams被转到别的监狱(而非被杀)。

在小说里,在5号牢房区一共有14间牢房,面对面分布在走廊两侧。在电影中Andy的牢房在楼上并且没有牢房与之相对。

Red在小说里是一个爱尔兰裔美国人。而在电影中Red是黑人,虽然在Andy问到他为什么叫"Red"的时候他开玩笑说"也许因为我是爱尔兰人"。
结局稍有不同。小说结束在Red前往墨西哥寻找Andy的路上而不确定他能否找到,以“我希望”作为结尾。电影中Red在墨西哥的海滩找到了Andy。
电影中Andy比小说中早9年逃脱,发生在1966年而不是1975年。

影片中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当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中“多么温和的西风”(che soave zeffiretto)一段通过广播响起时,在院子里劳动的犯人们都慢慢凝固不动了。这段音乐使用的是Karl Bohm在1968年为Deutsche Grammophon制作的唱片,演唱者是Gundula Janowitz和Edith Mathis。

返回1楼

[ 本帖最后由 Ant.C. 于 2008-1-8 11:58 AM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2: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o311 于 2008-1-7 12:14 PM 发表
《肖申克的救贖》……



出纳员。。。不可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2: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被《阿甘正传》KO的片子,那个年代的经典数不胜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2: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决的最经典还是   《教父》《天堂电影院》《今色池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2: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yingkaka 于 2008-1-7 12:31 PM 发表
我决的最经典还是   《教父》《天堂电影院》《今色池塘》


握手。。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都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2: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onsmith 于 2008-1-7 12:32 PM 发表


握手。。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都不错



这3部的配乐都是。。。  默利康纳的杰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2: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yingkaka 于 2008-1-7 12:34 PM 发表



这3部的配乐都是。。。  默利康纳的杰作啊。。。


我上次买到了天堂电影院的原声CD,很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2: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onsmith 于 2008-1-7 12:38 PM 发表


我上次买到了天堂电影院的原声CD,很赞。。



莫利康纳。。。在拿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是。。。披着罗马队的围巾。。。还当众讽刺国米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3: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t.C. 于 2008-1-7 12:24 PM 发表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又译刺激1995、月黑高飞,著名的美国电影。电影的原著是根据作家斯帝芬·金的作品,即收录于该作者 ...

这个很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FMFans ( 京ICP备07501235号 )

GMT+8, 2025-9-27 07:53 , Processed in 0.30273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