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3|回复: 17

长期连载历史小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3 12: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贴,原作者已经更新了三年了,我自己追也跟了两年了,有些章节写的真的是太赞,我都忍不住想转过来,但是又怕版权问题(作者把先秦和西汉已经出书了,我买过一本),但是不管了,今天开始,遇到好看的就转过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2: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2: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神箭震天山——大汉军魂与耿恭的救赎
  
  【档案】
  
  姓名:耿恭,字伯宗
  生卒:不详
  性别:男
  祖籍: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家庭出身:将门世家(耿弇三弟耿广之子)
  学历:家族军事教育
  著作:《平戎议》三卷
  武器:汉家神箭
  经典战役:坚守疏勒
  战功:气震单于,匈奴远避
  特技:神箭、飞泉、推诚
  特长:制毒,挖井
  性格:慷慨多大略,神一般的意志力与忍耐力
  兄弟:范羌,石修,张封
  仇人:马防
  粉丝:郑众
  最爱的女人:老妈
  座右铭:不抛弃,不放弃
  经历:孤儿——军司马——戊校尉——骑都尉——长水校尉
  结局:郁郁而卒于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2: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云】
  
  当时中郎将、东汉著名外交家郑众:“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当时大司徒、东汉名臣鲍昱:“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
  
  范晔《后汉书》:“余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以为当疏高爵,宥十世。”
  
  唐玄宗赞郭虔瓘:“岂耿恭、班超,独高前史;将廉颇、李牧,与朕同时。眷言茂勋,是所嘉叹。”
  
  明末宰相叶向高:“但用兵之道,贵在出奇,班超以三十六人定西域,耿恭以百人守疏勒,皆奇功也。”
  
  蔡东藩:“耿恭以孤军屯万里外,两却匈奴,始以药矢吓虏,具征谋略,继以拜井得泉,更见精诚,守边如恭,何需长城为哉?”
  
  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班超和耿恭这些对手面前,匈奴算是碰到了他们的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2: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
  
  耿恭,这是一个被拯救者,也是一个拯救者。与之发生关系的是东汉军队。
  
  因为,东汉军队拯救了他的生命,他拯救了东汉军队的灵魂。
  
  因为,他的坚强,他的节义,超越古今中外,振聋发聩,唤醒天下,大声宣布了大汉民族之不可战胜,因而彻底击垮了北匈奴的战斗精神,使他们对前途丧失希望,最终绝望西迁。
  
  如果说刘秀中兴了大汉帝国,那么耿恭就中兴了大汉雄风!
  
  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小校尉,手下只有几百人,是本书名将中官职最小的一个。
  
  虽然,他与同时代的班超相比,功绩似有不如,名气也似有不如。在中国,如果不是熟悉汉代历史的人,恐怕听都没听说过他。
  
  但是,我要告诉诸位,他在我心目中的历史地位,超越了他的堂伯父耿弇,超越了李陵苏武,甚至超越了马援和李广,至少可与班超平起平坐。
  
  如果不是刘秀、耿恭、班超三人,东汉历史无聊透顶!
  
  这并不是我个人的看法,面对耿恭的伟大,就连《后汉书》作者范晔,也在本应平实而客观的史简中,大费笔墨深情无比的赞叹说:“我初读《汉书》,被苏武在冰封穷海之地茹毛饮雪,不为大汉羞的精神所感动。后来披阅耿恭坚守疏勒之事,却不觉长叹流涕、泪如雨下。嗟哉!正义重于生命,竟然到了这种境界!从前曹刿在柯地盟会时劫持齐桓公,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大申赵国之威,两人不过是在短时间内逞其英豪,与耿恭身处百死之地而坚持数载的精神差之远矣。我认为两汉朝廷应当赐予苏武、耿恭两人高官显爵,并给他们后嗣十代人大赦的权利。”
  
  历史有时也是不公平的,苏武倒是流芳千古了,耿恭却默默无闻、郁郁而卒、被人淡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3 12: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支持。不过历史小说的话……虚构太多的话就没什么劲了。

LZ和罗比是历史类的两朵奇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2: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
  
  
  1.壮志如云,留守西域
  
  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东汉帝国对其老对手北匈奴终于到了忍耐的极限。于是,在主战派将领耿秉的振臂高呼下,二月,明帝决定部署四路大军,全面出击,打响了北伐北匈奴第一枪。
  
  注意,这个北匈奴,并非西汉时北匈奴,西汉时北匈奴,已被陈汤给灭了,如今的北匈奴,乃是西汉时南匈奴的一部分。
  
  原来,自王莽之乱后,匈奴脱离了中原王朝的控制,宣布独立,从此勾结叛乱者卢芳、以及鲜卑、乌桓等北方少数民族,频繁扰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在刘秀适时采取外交手段,对其采取分化孤立之政策,取得神效,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沿边匈奴八大部落约五万部众由于长期接受汉化,受不了这种没有“汉援”的清苦日子,与匈奴总部的矛盾日益加大,竟而拥立日逐王栾鞮比(呼韩邪之孙)为单于,号称南匈奴,宣布与北匈奴彻底决裂,遣使向刘秀称臣,光荣成为中国的附属国,不久,鲜卑与乌桓的首领也亲自入朝进贡,宣布效忠东汉。刘秀不费吹灰之力拓地千里。
  
  这样就好了,南匈奴、乌桓、鲜卑都成了东汉的小弟,为东汉保卫北塞,北匈奴虽屡屡南下侵扰,但每来一次就被仨小弟痛扁一次,实际已不能再对中国形成较大威胁。
  
  然而,匈奴毕竟是草原大族,虽经连年战乱与分裂,其至公元90年前后竟还有人口近140万,胜兵六七万,可见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仍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敌人。
  
  事实上,早在光武帝末期,北匈奴就利用东汉朝廷内地初定无暇西顾之机,以威逼利诱、分化离间之手段基本控制了西域诸国,对其征收重税,奴役其民,从而实力大增。这便是西域第一次脱离东汉朝的控制,史称“一绝”。(总共“三通三绝”。)
  
  北匈奴欺软怕硬,专挑软柿子捏,着实可恶,但西域地方太远,刘秀又是个不爱管闲事儿的主,所以也就暂任其为非作歹,待后人有机会再发兵替天行道为民除害不迟。
  
  汉明帝刘庄即位后第七年(公元64年),北匈奴之势犹盛,数扰边郡,又得寸进尺,遣使要求汉朝开放边市,恢复通商。此时明帝也志在发展国内经济民生,不欲多开边衅,于是又一次隐忍答应下来。
  
  次年汉明帝永平八年,时任越骑司马的外交武官郑众奉命出使北匈奴,却被北匈奴单于强迫下跪,郑众拔刀相向,誓死不肯屈膝,这才保得汉使尊严安全归国。
  
  是年秋,北匈奴终于撕破面具,倾巢而出,大举寇犯边郡, 焚烧城邑,杀掠甚众, 以至河西城门昼闭。
  
  北匈奴的强硬军事外交手段,与东汉朝廷的隐忍退让,终于使得南匈奴惶恐异常,竟打算勾结北匈奴叛变,万幸阴谋被郑众及时识破压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中国重设度辽将军一职,秩比两千石,屯兵五原郡,负责对南匈奴进行军事监护,并切断其与北匈奴之间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2: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在这个时侯,以东汉之国力已足够支撑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来好好教训一下嚣张的北匈奴人。但汉明帝迟迟没有动手,就是为了省钱做一件造福天下千秋万代的大工程——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汉明帝刘庄征调民夫数十万,耗资百亿,修筑了一条绵延千里的黄河堤防。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丰功伟绩,因为它竟确保了黄河两岸民众近千年不受水害。从此黄河堤岸再次决口,已至唐代;黄河再次改道,已至北宋。
  
  以两千年前的科技水平,这种工程质量令人叹为观止。历史会铭记这项伟大水利工程的总策划人汉明帝刘庄,以及总设计师朝鲜乐浪人王景。
  
  永平十三年四月,黄河堤防及疏浚工程正式竣工。明帝自我感觉甚好,如此大事轻松搞定,这说明东汉的国力至少已恢复到了王莽之前水平。他相信自己应该可以腾出手来,在有生之年解决这该死的北匈奴问题了。
  
  明帝既有志于北伐,现在就缺一个摇旗鼓动的人了。也巧,马上就有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跳了出来,开始接连不断的上书请求北伐。这个年轻人,自然就是我们本篇开头说的耿秉。
  
  同志们,耿家将的时代来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耿秉,字伯初,耿弇二弟耿国之子。此人相貌魁伟,博闻强记,精通兵法,尤好将帅之略,时承父荫任谒者仆射一职,负责与少数民族外交礼宾之事,故对北方边患颇有真知灼见。耿秉认为:现在南匈奴已经内附,北匈奴仍在叫板,其状况跟西汉宣帝时非常相似,只是如今西域诸国尚未臣服,而北匈奴还没有大举作乱。这恰恰是我国出兵北伐的好机会!正所谓以战去战,盛王之道也。如今,北匈奴的南呼衍一部正驻牧伊吾(今新疆哈密),控制着敦煌通往西域的交通咽喉与食粮补给站,实为我朝之大患。故而提出三步计划。
  
  第一步:集合数万精锐骑兵,闪电出击白山(天山山脉中某高山,因冬夏积雪,故名),全歼南呼衍军队。
  
  第二步:大军马不停蹄,立刻向西攻取伊吾,再移兵西北降服车师,兵临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从而贯通天山北麓,迫使匈奴势力退出西域。
  
  第三步,与以乌孙为首的西域各国互相使节,彻底斩断北匈奴 “右臂”!
  
  这三步走完后,北匈奴“手足尽断”,我军就可以实施“直取其腹心”的后续战略计划了!
  
  很好的战略,可惜,耿秉官儿太小,事情不能他一个人说了算。结果一通商量之后,朝廷对整个军事计划做了画蛇添足的修改,导致整个战略目标的达成竟被拖宕数年。本来一场即可放完的电影,硬被分成上中下集,而且峰回路转,一波三折,这大概就是好事多磨吧!
  
  这个修改版的军事计划为:汉朝大军各族骑兵(包括汉、羌、南匈奴、鲜卑、乌桓)共四万四千人,兵分四路北伐,以分散北匈奴的兵力与注意力,防备其救援白山。
  
  第一路:拜显亲侯窦固为奉车都尉,与副将、骑都尉耿忠(耿弇之子),率主力部队一万二千骑,出击白山,实现耿秉最初之战略计划。
  
  第二路:拜耿秉为驸马都尉,与副将、骑都尉秦彭,率骑兵一万人,进攻北匈奴西部之匈林王部落。
  
  第三路,以骑都尉苗任,与护乌桓校尉文穆,率骑兵一万一千人,进攻北匈奴东部一带。
  
  第四路,以太仆祭肜,与度辽将军吴棠,率骑兵一万一千人,进攻北匈奴中部一带。
  
  看这架势,是不是有点像西汉时对匈奴的第一役龙城之战,整个儿把铁拳出击弄成了撒胡椒面,最多只能给人点教训,却打不中人痛处。果然,永平十六年一仗除了窦固这路攻坚部队稍有收获(斩首千余级,打跑呼衍王,占领西域门户伊吾城,留部分屯田兵,余部凯旋归国);其他三路则毫无所获,北匈奴人避而不战,来去如风,早跑没影了。
  
  从军事上来讲,汉军兴师动众,最后却只让北匈奴之南呼衍部吃了一点儿小亏,实在有点得不偿失,好在窦固尚有些战略眼光,他及时派出一支特殊小分队,出使天山以南的西域诸国,从而引出了东汉王朝又一风华绝代之伟大人物,这就是我们下一章要讲的虎胆英雄班超班定远,此处且卖个关子,先不详提。
  
  所以,兵事虽不顺利,但从政治上来讲,东汉帝国还是恢复了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其占据伊吾,又阻断了北匈奴与西域诸国之间重要孔道。总体来说,形势还是一片大好的,汉明帝仍表示满意。
  
  当然北匈奴也不甘示弱,不久便对云中郡发动了报复性反击,欲图牵制汉廷,使其无暇西顾,却被云中太守廉范一通狠揍,丢下千余具尸体后灰溜溜逃跑了。
  
  明帝闻讯,冷笑无言,看来,北匈奴问题还是早点解决为好,迟了又多生祸端。
  
  于是,次年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十一月,明帝,继续耿秉之前提出的战略计划,以奉车都尉窦固为主将,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为副将,率精锐骑兵一万四千人,出敦煌郡昆仑塞(甘肃安西县附近),欲清剿北匈奴在天山的残余兵团,并剪除其布置在西域的爪牙——车师国。
  
  在这一支军团中,我们的主人公耿恭终于出现了,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加入堂弟耿秉的军队,却成为了骑都尉刘张部下一名中级军官(司马),这或许是为了避嫌,又或许是想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一世功名,相信班超的巨大成功也一定狠狠刺激了他的雄心壮志。这一仗,正是他证明自己实力的大好机会。该死的北匈奴人,未来的东汉战神来了,准备受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2: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据史书记载,在这一仗中表现彪悍并立下头功的,却不是耿恭,而是耿恭的堂弟耿秉。东汉大军在蒲类海(今新疆哈密巴里坤湖)边击溃了白山的北匈奴守军后,耿秉便自请为先锋,奋勇无前,绕过车师前国(车师已分裂为前、后两国,车师后王是车师前王的父亲),又引兵越过白雪皑皑的天山,深入敌境五百里,斩首数千级,直抵车师后国都城之下,车师后王闻讯震恐万分,慌忙出城,匍匐在地,脱掉王冠,膝行而前,抱住耿秉的马蹄乞降。
  
  至于耿恭,虽没有他堂兄表现亮眼,但推测过去,他应该也在此战中立了功的,因为战争结束不久后,他升官儿了。
  
  原来,车师后王老爸都降了,他儿子车师前王当然也不敢抵抗,整个车师地区近千里的广大地盘便告收复。窦固遂上书东汉朝廷,建议恢复西域都护府军政机构及与戊、己校尉两大军垦机构,分驻西域各地区,以备匈奴再次侵入。大军则凯旋还朝,待休整后来年再战。明帝准奏。于是,一个叫陈睦的人被任命为西域都护,一个叫关宠的礼宾官(谒者)被任命为己校尉,而耿恭则因功升任戊校尉,成为西域汉军三大巨头之一。
  
  东汉朝廷这整个战略与用人貌似没问题,实则问题大大。兵法曰:“兵少则无威,军分则势弱。”明帝在西域留的屯田部队少之又少,总共才四千多人,就这点儿还分屯在好几个地方,这简直就是在诱惑匈奴犯罪,这简直就是在考验汉朝西域将士的抗击打能力。
  
  我们来看当时东汉势力在西域的可怜分布图:
  
  第一:西域都护陈睦,率两千人之都护府直属部队,屯驻于西域中部之焉耆国(音烟其,在今新疆焉耆县一带)境内,主持西域全局。
  
  第二:军司马班超,率三十六人使节团,屯驻于西域南北两道之交通枢纽疏勒国(今新疆喀什),独撑大局,维稳西域南道之动乱局势。
  
  我们这里不妨解释一下,所谓西域南北两道,即以塔里木盆地为界的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道路。自敦煌以西,道出玉门关者为南道,道出阳关者为北道。因此,史书又习惯称塔里木盆地以北国家(包括天山南北两麓)为北道诸国,如车师、焉耆、龟兹等;塔里木盆地以南国家为南道诸国,如鄯善、莎车、于阗等。
  
  第三:宜禾都尉某人,率数百人之屯田部队,驻扎于西域门户伊吾城,扼敦煌通往天山之咽喉。
  
  第四:己校尉关宠,率数百人之屯田部队,驻扎于车师前国之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东北、鄯善县鲁克沁镇),扼塔里木盆地通往天山之咽喉。
  
  第五:戊校尉耿恭,率数百人之屯田部队,驻扎于车师后国之金满城(或讹作金蒲。唐置县,为庭州、北庭都护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扼天山通往北匈奴之咽喉,与关宠互为犄角、南北呼应,防备匈奴侵入西域北道。
  
  五部人马之中,班超手下人数最少,耿恭所处之地最危险,所以这两人肩上任务也最重,面对压力也最大,他们注定不是英雄便是狗熊,要么名垂青史,要么为国遗羞。
  
  此时此刻,山雨欲来风满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FMFans ( 京ICP备07501235号 )

GMT+8, 2024-11-6 09:30 , Processed in 0.04275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