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说说贾似道此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8 14: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8 14: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人物,,不要看人品。。看他的政治主张。。。

他还是主张让贵族交税的。。。

触动了贵族利益。。

但是当时不这样,,国家要崩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8 14: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不是军事家,,,军事上,,要求太高没意思。。

不过基本可以确定,,没军事才能,,不过他也不需要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8 14: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天祥,,是个不错的楷模。。。

这个没什么争议。。

特别是被关很久,,在自己动摇过(提出过自己出家)
,,在这种情况下,,最后还是慷慨赴义,,这才显得难能可贵

就和关羽一样,,就是因为投降过,,还能跑回来,,才显得忠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8 14: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lee_ver 发表于 2011-4-18 14:24
....还是很有才的3....大宋文理治天下的  没才能当官?...宋朝 是天朝历史上出人才 绝对前三的朝代

这个怎么说
你说矮子选将军这个是不成立的
求教   我印象里南宋到后来也没几个出色的人了
都是光会磨嘴皮子的家伙  贾似道算是里面比较出色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8 14: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南宋,,文采武功,,在中国朝代里面算比较靠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8 14: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alongtwo 发表于 2011-4-18 14:45
文天祥,,是个不错的楷模。。。

这个没什么争议。。

恩  忠心是公认的    而且慷慨赴死
不过说能力的话    ms一路被鞑子打的很惨啊
不过那只军队本身也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8 15: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彻底失去产马地区后,,抵抗史上最强军队。。。

襄阳那个,,有诬陷。。

其实组织了很多次救援的。。。

最后把全国的机动兵力都消耗到了那里。。而且最后其实其他人的信心全失去了。。
就好比斯大林格勒。。。战争的转折点。。

当然,,我们从后世人的角度来看,,,蒙古强于南宋。。

所以纯军事角度,,南宋也很难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8 15: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贾巴尔有啥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8 15: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剪剪双眸 发表于 2011-4-18 14:47
这个怎么说
你说矮子选将军这个是不成立的
求教   我印象里南宋到后来也没几个出色的人了

....你指的是啥??...军事上就不说了  冷兵器时代对马匹的依赖程度 可想而知!...人才的话 看思想看成就!
叶适(1150—1223)字正则,自号水心居士,浙江永嘉人,南宋后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南宋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反对空谈心性的唯心主义哲学,集永嘉学派大成,使之成为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三的学派;在教育上提倡培养务实人才,从而形成他“言事功”、“谋功利”、“求实用”的思想风格。

杜杲(1173-1248年),字昕,宋邵武城关人,是南宋战功显赫的爱国将领,且有文才。《宋史》载,杜杲盛富文才,是难得的文武全才。

  杜杲之父杜颖,官至江西提点刑狱。杜杲因父亲的关系被安排在海门盐场供职,未上任即被福建提点刑狱陈彭寿召去代理闽尉,之后又被江滩制置使李珏聘为幕僚。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兵围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他带兵救援。在激战中,他面部被射中二箭,不但没有下战场,而且方寸不乱,沉着指挥战斗,极大地激励了士气,打退了金兵的进攻。金兵久攻不下只好退兵。此役,显示了他出众的军事才干,调任江山县丞。淮西制置使曾式中担任庐州(今安徽合肥市)节度推官时,当地发生兵变,杜杲单骑前往平息了叛乱。此后,又先后担任六安(今安徽六安)、定远(今安徽定远)知县,均有政绩。这时,叛将李全犯边,因他熟悉边防事务,朝廷又提升他为濠州(今安徽凤阳)知州。制置大使赵善湘欲收复盱眙(今江苏盱眙),密访杜杲,杜杲说:“贼恃外援,当断盱眙桥梁以困之。”赵采用他的建议,果然成功。其时,驻在榆林埠(今陕西榆林)的数万金兵请降,有人建议在金兵投降后杀之,夺取辎重。杜杲认为:“杀降不仁,夺货不义,纳之则有后患”,主张对金兵进行教育,后悉数遣散。

  端平元年(1234年),金为宋、蒙所灭。朝廷要收复金人所占据的“三京”(今开封、洛阳、商丘),庐州守全子才和大将赵葵、赵范将出征。杜杲任淮西转运判官,他认为“江淮灾荒连年,移南实北,腹心之地反为可虑了”,上奏朝廷极力反出师河洛。理宗不听,结果兵败洛阳,大家才服杜杲有先见之明。

  嘉熙元年(1237年),蒙古宗王口温不花部攻安丰,时杜杲知安丰军,他先把军民迁到淮城,命儿子杜庶押运银粮接应,设伏兵于城的四周。蒙古军扑了个空,杜杲即率军穷追猛打,大获全胜,蒙古军败退。蒙军又利用火炮攻城,把安丰城的城楼全部摧毁。杜杲一开始也是一坏即马上补上,后来杜杲发明了一种用木材搭构起来的移动木楼,因为很高,可以放到护城壕沟的旁边,上面开有箭窗可以射击,楼与楼之间用横木连接,可以如同城墙上一样的调动兵力,这种楼的坚固度是普通城楼的三倍,而且制作方便,杜杲一下子就做了几百个,布置成防线,哪个楼被蒙军击毁了就同位置换一个新楼上去,就如同一道移动城墙。

  因为安丰城有宽广的护城壕沟,蒙军便发明了当时的新式战术,用木石去填平壕沟,杜杲有设计了一种专用的平底船,来往于壕沟上,击杀蒙军的填壕沟士兵。除此之外,根据史料的记载,杜杲还发明了鹅梨炮、三***炮等武器帮助守城,杜杲的儿子杜庶也发明了一种排杈木帮助守城,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不清楚这些武器到底起什么特别的用途。当时,有一种新发明的用木头撑开网罩在城墙上,以网的弹性和韧性以及网与墙间的空隙来消弭抛石器投来的扔砸城墙的大石头,以保护城墙的做法,应该也已被使用在安丰城墙上。

  经过长时间的围攻,蒙军终于用石头在安丰的护城壕沟河上填出二十七道坝桥,可以直接攻击安丰城,但杜杲马上派宋兵攻夺并扼守住护城壕沟内侧的二十七个桥头。蒙军又组织了一批敢死勇士,身批十余层牛皮做的厚甲,连面部都罩住,向宋军发动冲击。杜杲又利用再严密的铠甲也不能完全遮住眼睛的特点,挑选了一批宋军中的神射手,使用一种特制的小箭,专门射击蒙军的眼睛,杀伤了许多蒙军中的敢死勇士。

  随着蒙军攻城时间的拖长,各路宋军援军也接近安丰,池州都统制吕文德便是第一个率援军到达安丰城外的宋将。他用计一举突破蒙军包围圈,杀入安丰城中与杜杲会合。宋军士气大振,并且获知了外围宋军的部署和作战计划。

  于是,在又一次蒙军借助风势进行火攻失败之后,杜杲招募敢死勇士向蒙军反攻,夺得一些蒙军填住护城壕沟河的坝桥,并在随后约定的时间里,安丰城里的杜杲军、吕文德军,与安丰城外的余玠军、赵东军、夏皋军等内外夹击蒙军,击退蒙军,并把蒙军的火炮、攻城器械等来不及撤走的器具全部摧毁,蒙军遭受严重打击,遗尸一万七千多具后仓皇撤退。安丰三个月的坚守,是宋军在两淮战场取得的又一个重大胜利。战后,杜杲升任淮西制置副使兼知庐州。

  1238年秋,也就是蒙军在安丰失败半年多之后,蒙古大帅察罕率蒙军再次大举进攻两淮,蒙军号称80万大军,包围了庐州(今安徽合肥),意图攻破庐州,然后以巢湖为基地训练水军以渡过长江。

  这一次蒙军作好了更加充分的准备,攻城的器械是数倍于当初进攻安丰时候的器械。然而,注定蒙古得不到好处的就是,杜杲因守安丰有功,升任淮西制置副使兼知庐州,制置副司的衙门,就设在庐州。

  如同半年多前安丰之战,蒙军与宋军都兵来将往地斗着攻守器械,蒙军为了阻止宋军增援,筑了一道六十里长的土墙将庐州围起来,但最终也给杜杲毁去,蒙军继续用炮攻击庐州,但是杜杲这次利用庐州城内充足的物资,再上次设计的木楼的基础上加设炮楼,与蒙军展开炮战。如此这般的攻守战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蒙军知道无法攻下杜杲防守的庐州,只好撤围转而向东进兵。

  然而这时的杜杲手中的兵力,已经不是安丰时候的那点兵力了。杜杲等蒙军撤走大半后,乘胜开城门袭击蒙军后军。宋将陆旺、李威率两百敢死将士直插蒙军后军,打败了蒙军。杜杲指挥其他宋军追杀了数十里才回军。又派吕文德、聂斌等率水军扼守淮水,使蒙军无法继续南下。此战之后,杜杲因功升淮西制置使。

  第三年,蒙古军又大举进犯,杜杲趁其征途疲乏,命子杜庶及统制吕文德、聂斌监军,自外出击,连传捷报27次。朝廷得报惊喜,升杜杲为权刑部尚书,他恳辞。淳祐元年(1241年),杜杲再三请辞,朝廷授予工部尚书,以直学士职退休。

  淳祐二年(1242年),蒙古军又大举南侵,杜杲应诏为官,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州,不久提拔为华文阁学士、沿江制置使、知建康(今江苏南京)府,行官留守,节制安庆(今安徽安庆市)、和州(今安徽和县)、无为(今安徽无县)三郡。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又大败元军。淳祐四年(1244年),杜杲进敷文阁学士,升为刑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升宝文阁致士,最后进龙图阁。杜杲晚年专意理学。淳祐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岁。朝廷赠开府仪同三司。
孟珙(1195—1246),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宋杰出的军事家、统帅,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南宋未年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

  孟珙生于将门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也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父孟宗政(?—1223),字德夫。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宋军北伐时,率领义士进行游击战抗金,被任为枣阳县令,后升京西路钤辖军职,驻守襄阳。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1217)四月,金军南攻襄阳,围枣阳,孟宗政与扈再兴、陈祥等率军出击,连败金军,又驰援枣阳,枣阳解围,遂兼权枣阳军(县升军)使。嘉定十一年二月,金军主将完颜赛不率军数万攻枣阳,枣阳军使孟宗政在援军扈再兴、刘世兴的协同下,抗击达三月之久,金军不支退兵。嘉定十二年二月,金军再次攻枣阳,在孟宗政多方抗击后,金军溃退。孟宗政又奉命出击金境内的湖阳县城(今河南唐河南湖阳镇),「一鼓而拔,燔烧积聚,夷荡营寨,俘掠以归,金人自是不敢窥襄、汉、枣阳」。后任荆鄂都统制仍兼知枣阳军,积官至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左武卫将军。嘉定十六年(1223),病死于枣阳任上。后赠太师、永国公,谥忠毅。

  自嘉定十年(1217)起,孟珙从父孟宗政抗金,以功入官。嘉定十四年(1221),任光化县(今老河口)尉。宝庆元年(1225),升任峡州(今宜昌)兵马监押兼在城巡检。三年,改任京西第五副将、权神劲军统制,回到枣阳任职。孟宗政在世时,招收金朝境内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属河南)、蔡(今汝南)三州壮士2万多人,编为「忠顺军」。孟宗政死后由江海统辖,军情不安定,此时改由孟珙权管忠顺军。孟珙将忠顺军分为三军,军情遂平定。绍定元年(1228),又于枣阳城西创修平虏堰,溉田10万亩,由忠顺军与民户分屯;同时命忠顺军每家养马,官供刍粟,于是粮丰马增。次年,升任京西第五正将、枣阳军驻扎,总辖本军和屯驻忠顺三军,后升京西路兵马都监,又升兵马钤辖。

  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窝阔台汗五年,1233)十二月,金哀宗逃至蔡州,金将武仙、武天锡、邓州守将移刺瑗(袁)等聚兵邓州,进攻光化。次年五月,孟珙奉命进讨,一举歼灭武天锡所部并杀死武天锡,金邓州守将移刺瑗投降。七月,又击败武仙于浙江石穴山寨(今河南淅川南)。孟珙升任鄂州江陵府副都统制,成为节制一方的大将。十月,奉命与蒙古军会攻金朝行都蔡州,京西忠顺军统制江海等从征。

  端平元年(1234)正月,蒙古军攻城北,孟珙所部宋军攻城南门,「至金字楼,列云梯,令诸军闻鼓则进,马义先登,赵荣继之,万众竞登」。金哀宗当时正在进行传位给末帝完颜承麟的仪式,典礼刚完,「而南面已立宋帜,俄顷,四面呼声震天地,南面守者弃门」。宋军首先攻入城内,而蒙古军还在西北城外与金军作战。孟珙部宋军打开西门,放下吊桥,接蒙古军进入城内。联军攻下蔡州,金哀宗自焚,金末帝为乱军所杀,金亡。孟珙以功升任建康府诸军都统制,又兼权侍卫马军行司职事。

  六月,南宋不顾盟约,进军中原失败,与蒙古战事从此开始。孟珙被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留任屯驻襄阳兼镇北军(后改御前忠卫军)都统制。次年,孟珙移驻黄州(今属湖北),又历兼任光州(今属河南)知州、黄州知州。端平三年,蒙古军攻宋,襄阳府、随州(今属湖北)等地相继失守,江陵危急,孟珙奉诏救援。蒙古军在枝江(今枝江南)、监利(今属湖北)一带编造木筏,准备渡江南进。孟珙「变易旌旗服色,循环往来,夜则列炬照江,数十里相接」,连破蒙古军二十四寨,火烧船、筏二千余。蒙古军被迫退走。

  嘉熙元年(1237)三月,孟珙升任京西•湖北安抚副使、江陵知府。秋,改任鄂州诸军都统制。蒙古军攻至汉阳境内,孟珙进至汉阳西南的沌口反击。蒙古军转攻黄州,并准备渡江,孟珙又率部进驻黄州城中,百计抗击。月余,蒙古军攻城不下,渡江无望,终于退兵。嘉熙二年初,孟珙升任鄂州•荆江府诸军都统制,又升枢密副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副使,置司松滋县(今松滋西北);又兼任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出兵收复郢州(湖北荆门东北)、荆门(今属湖北)。嘉熙三年春,又出兵收复信阳(今属河南)、襄阳、樊城,孟珙以功升兼枢密都承旨、鄂州知州。十二月,收复夔州(今重庆奉节)。嘉熙四年二月,升领宁武军节度使,改任四川宣抚使兼夔州知州;不久,又兼京湖安抚制置使,全面承担长江中上游防务。

  淳祐元年(1241)春,孟珙改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兼夔州路制置大使,后进封汉东郡开国公。淳祐四年春,又兼江陵知府,兴置屯田以供军需。淳祐六年,自春至秋,孟珙因病五次申请辞去实职,以宫观闲差养病,但均未被允许。加上蒙古河南行省范周吉,暗中愿向孟珙投降,孟珙向朝廷报告,并准备受降又未被批准,孟珙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病情遂加重,九月初以节度使致仕,随即病死。享年52岁。后特赠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
史天泽(1202-1275),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永清县)人。善骑射。勇力过人。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蒙古。后灭金伐宋,功勋卓著。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官拜中书右丞相。曾从征阿里不哥,平定李增叛乱。至元十年(127),与阿术共克樊城(个湖北襄樊),降襄阳(今湖北襄樊)。第二年,又奉命与伯颜统军伐宋,至郢州(治今湖北钟祥)病还,至元十二年(1275)病逝于真定(今正定县),终年74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FMFans ( 京ICP备07501235号 )

GMT+8, 2024-10-9 08:36 , Processed in 0.03759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