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的一篇文章 不知道会不会被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017oh8.html?tj=1每个失业的大学生都属于那9•3%
张鸣
人社部发言人宣布,截至2010年12月底,2010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90•7%,比去年高出3个百分点。( 12月26日,新京报)作为一个成天被就业焦虑笼罩的大学生包围的大学教师,实在没办法相信这个数字。如果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真的这样乐观的话,那么从大三开始就忙着为找工作发愁的学生,岂不是庸人自扰?吃饱了撑的?
还好,人社部的数字,没有百分之百,毕竟还留了9•7%的口子。只要冒出一个楞校小子说,我就没有就业!就可以告诉他,你就属于那9•7%。想起某学术单位学术委员会评职称投票,某人做了几乎每个委员的工作,但是最终只得了一票,但每个投票的人都告诉他,那一票是我投的。这样的结果固然令人满腹狐疑,但还真的就没法追究。
可惜,数字不能当饭吃,有时只能暂时的哄人,有时连哄人都哄不了,只能暂时的应付。光辉灿烂的统计数字,不可能消解大学毕业生的愁苦。大家都知道这个数字是从哪儿来的,怎么来的。现在的大学,哪个专业如果就业率上不去,明年就要限制招生或者停招,而停招限招,事关专业的生死。所以,无论如何,就是求学生,也要弄个证明,算是就业了。有的学校干脆来绝的,不拿就业证明来,就不给毕业证。而我们的数字统计,又基本依靠组织,组织有本事组织出数字来,于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就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大学生的就业,跟农民工不同,属于刚性就业。农民工如果被解雇,找不到工作,可以回家乡继续种他的地。但是大学生不行,必须有个工作,才能养活自己,否则就得继续靠家长养活。别说,这样的事例还真就不少,一些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于是就在家里跟爷爷奶奶一起打麻将,靠中年的父母在外打工养活。但是,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个了结呢?早晚还得有个工作。更多没这个福分的失业大学生,就只能漂在社会上。没有工作的大学生多了,时间一长,就是社会的隐患。
当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可以做蚁族,做鼠族,在一个生活指数很高的大城市里,挣生存线的工资,干貌似白领,但民工不如的工作,只能租城中村里的一张床。你也可以说他们已经就业,但这样的就业,漫说发展,漫说以后结婚成家,就是糊口都很勉强。这样的就业,实际上不算就业。当然,这些大学生也可以跟他们的父兄一样,去做农民工,去建筑工地,去工厂的流水线。但是,在付出了七八万求学的成本之后,却只能做原本无需上大学就做的工作,让人情何以堪?虽然也有大学生无奈做了这样的选择,但比较起来,这样的农民工的工作,大学生其实并没有优势,一无体力,二无经验,三不耐劳。真要是非逼大学生走这条路,别的不说,现在的好些大学将会人去楼空。
大学生就业难,已非一日,在我记忆中,大概有七八年之久了。就业难,原因很多,归根结底,一是我们的大学没有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学校的整体结构和培养模式都大有问题。二是我们的就业市场,跟大学状况和规模不适应。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方面的动力,更需要社会的压力。如果一味制造出些令人欣慰的数字,自我陶醉。就像有重病在身,却一直吃安慰片一样,属于另一种形式的讳疾忌医,后果很严重。
刚刚还得到消息,某世界著名公关公司统计的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中国以88%高居榜首。但每个人都知道,恰恰我们的国民对政府最信不过。否则,就不会有瓮安事件,不会有石首事件,不会有现在还纷纷扰扰的乐清钱云会事件。而政府公信力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发布的统计数字难以取信于人,这些数字,跟民众平时的感觉,差得太远。似乎,只是给上面看的。
这年头,有了网络,人不好蒙。
支持2012大中华公投 LS2个都会被跨 其实大家都清楚
何必写出来呢 别吓唬自己这要是能被跨牛博网上但凡是篇文章作者都能诛九族了
看这个倒是想起来昨天和人聊天说的一些话
上了十几年学
有用的就是数学学到初中 物理化学学到初中 英语想学老师也不行教材也不行
语文不应该学也不用学
等到了大学 有用的仅剩下那点专业上的东西了 结果专业上的东西不更新进入社会也用不到多少
那么学生年代必须是最他妈傻的时候并且还得让自己被人忽悠着走着所谓爱国所谓感情的路线
正经的说
不仅是体制问题了
现在大学
一个教不出什么东西
二一个培养目的也没随着大趋势改变而改变
话再说回来
当初定位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改成了大波轰
一扎一大把 这就说明问题了 从小到大先被教育被洗脑 后被忽悠被愚弄
这些数字出来的时候怎么不好好想想 不知道这些数字怎么统计出来的 能不能再假一点? 文章最后一句我很同意,但明知道不好蒙,TG也还是要蒙,自欺欺人了,2012快来把 枪杆子出政权,说再多,枪还是在gcd一边 大学扩招 让大学成了回收站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