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rael1985 发表于 2010-11-1 11:03:24

秦仲海的革命逻辑

在《英雄志》的里政治世界里,杨肃观和秦仲海是奇妙对称的两极。有趣的是,秦仲海和杨肃观的导师天绝说过一句几乎一字不错的一句话:
——在少林,天绝声音极尽悲吼,厉声道:“神佛舍弃我等,我等却不舍弃众生!少 林门徒,让老衲带你们杀出血路,复位轮回大道!”;
——在霸州,秦仲海举火向天,悲声怒号:“与我同受天罚的罪人们!神佛舍弃吾等,我却不舍众生!”

都是备感天道无情,都是毅然不舍众生,天绝师徒和秦仲海有着等高的救世情怀。天绝和杨肃观是佛门弟子,但事实上,不是“神佛舍弃他”,而是“他舍弃神佛”,他挂羊头卖狗肉,弄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大佛国”;秦仲海是个狂嫖烂赌的俗人,但是他喊出“我却不舍众生”的时候,反倒是有了几分神佛的气质,再注意他的措辞——“罪人们”,是不是有点基督教的感觉?如果故事发展许可,秦倒是比杨更可能立地成佛。

在《英雄志》中,秦仲海是颠覆旧世界、砸碎旧世界的革命者。革命者也喜欢用“光明”、“火炬”自居。比如霸州之战中,就有深富寓意的一段描写:“须臾之间,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魔火以那火炬为圆心,分向四方侵略大地,火光来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近,终于在霸州城下燃起一片浩瀚火侮。……那数不清的饥民手捏草梗,低头流泪,只在守护他们心中的微光。”革命的星星之火,势可燎原,这是孙晓心中的圣光吗?我觉得,孙晓对造反、革命的兴趣并不大。

中国历史上有个怪圈,每隔二三百年就发生社会大动乱,每次出现动乱的原因很多,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有鸿鹄之志的造反者。秦仲海有什么鸿鹄之志呢?一般造反者就是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目标是自己当皇帝。义勇人首领却问卢云:“秦仲海非但不肯自己坐上宝座,却把宝座的人全数打死,这岂止是无君无父而已……” 无君无父,就有点无ZF主义的意思,在《渔阳鼙鼓动地来》一章中,秦与石刚的对话也可见些端倪:
秦仲海放声狂啸,仰天叫道:“吾乃天地第一高!我此番起兵称雄,断骨残驱,岂假惺惺为人而战?我秦仲海领军出征,只为己而战!”

与天同高,壮哉仲海!秦仲海口中的“天”,是天子王权,是天意命数,秦仲海有意与天比高,就是向命运、向皇权的战斗宣言,洋溢着浓郁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情怀。“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怒苍山再起刀兵之初,秦要建立的是一个“此生不再跪人”的平等世界,每个人都可以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这个时候的秦仲海是意气风发的,踌躇满志的。

但是卢云和阿秀的出现,给秦仲海出了道道德难题;朝廷的神武大炮,更是直接轰垮了秦仲海的精神世界。秦辟向阿秀的那一刀,辟断了两兄弟的生死之情,辟开了卢秦二人的人生之路,也辟碎了秦仲海的“英雄梦”:造反不是家家酒。立誓“此生不再跪人”的秦仲海下跪了,他的气节向更无奈的命运下跪;高唱“爷爷生在天地间”的好汉投降了,他的梦想向更强大的现实投降……我一直觉得这是《英雄志》中最最让我心痛的一幕:
九月十八酉时末,朝廷钦差三十年来首次踏上怒苍大寨,他望向跪倒在地的总帅,笑问道。
  咦?你就是秦仲海?
  是,我就是秦仲海。
  我瞧不像啊,你不是才三十来岁么?
  钦差大人,在下三十又四。
  呵呵,那你的头发……怎地白得这般厉害?
  
东风吹醒英雄梦,明朝泪湿满头白。英雄梦碎了,家家酒散了,革命浪漫主义没了,从这一刻起,秦仲海不再是以前豪爽磊落的秦仲海了,他的“怒”成了“恨”。其实,秦仲海的大志向并没有变,他还是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他还是决心砸碎加在每个人身上的皇权枷锁,但是他的思路变了,心态变了,他开始更执著于革命本身,在革命的过程中,权谋非常重要,牺牲不可避免,恐怖也要制造……革命本身成了价值,它开始凌驾于一切之上,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只要革命能胜利,怎么得到胜利的过程并不重要。
十年大旱,是一道考题。杨肃观是“杀羊饲虎”,在粮食供应有限的情况下,牺牲百万饿鬼,保障其他的地区的安定稳定;秦仲海怎么做呢?他利用饥荒,利用灾民,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形势。怎么利用这种革命形势?水浒好汉会劫富济贫,瓦岗寨会开仓赈粮,毛会建立革命根据地……可是秦仲海呢?

在秦仲海势力所及的西北,百姓们的命运常常是这两种:要不然上山造反,牺牲在前线;要不然暴走到霸州,和勤王军正面对抗,其中的伤亡自不必说。但是在这时的秦仲海心中,这并不重要,“有奋斗,就有牺牲”,为了最后能够砸碎皇权、解放人类,怒苍兄弟和百万饿鬼的牺牲是值得的,是应该的。不要以为我这样理解秦的思路很荒谬,我们的历史上有很多更荒谬革命逻辑、更惨痛的革命悖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前提是“唯有牺牲多壮志”。正是在革命、阶级、民族、国家、未来、理想等等绚丽的面纱下,有人才敢把成千上万草民的生命当成砝码,和人争斗(比如毛在面对核威胁时,可以放言“中国人多,死了两亿还有两亿”,而这居然被解释为大无畏的英雄主义)。

具体来看看秦仲海的革命逻辑和革命路线。

当他以救世主姿态出现在饥民面前时,他真的关心饿鬼的命运吗?看起来是,似乎又不是。别忘了,秦仲海“七十万大军南下激战,汉中、荆州、襄阳、驿马关,沿线如火如荼”,这是何等军力,需要耗费多少粮草辎重?怒王有能力组织大军厮杀,有能力沿路攻击州县,夺取粮仓,却无力救济饥民,你说这究竟是无力还是无心?是不能还是不为?

十年大旱对秦仲海而言,其实是个机遇,一则,朝廷无力组织起像样的讨伐;二则,民众和ZF之间的对立情绪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三则,地方(尤其是西北)基层政权基本瘫痪,给了怒苍军更大的空间;四则,以“天罚”为名义,再以“穷苦人的领路人”形象出现,可以积聚起强大的群众力量。

恕我多疑,我以为秦仲海充分是在利用了灾情。陆孤瞻说:“人们既然舍弃了第一个英雄,破弃他所信仰的道。他的儿子就不会再走父亲的老路。不做傻子的他,和百姓一样精明厉害。”借着天灾,秦要吸引一班青壮年灾民上山入伙,比现在招农民工都容易,借着这种便宜事,秦仲海的队伍一路发展到七十万。但是,能端上“怒苍山”这只铁饭碗的,应该只是少数。更多的灾民,要不然太老太弱,体检不合格;要不然是不愿落草,没有积极向怒苍靠拢……总之,对这些革命体制外的灾民,秦仲海有另外一番打算了。

秦仲海劫了富却没济贫,开了仓却没赈灾(可能都留作军饷了),他反而指引灾民往东边的太平乐土而去,最后让他们汇聚霸州……一边是怒苍南进佯攻襄阳,一边是百万饿鬼化整为零北趁霸州,秦仲海的声南击北术大告成功,皇权的心脏——京城即将被淹没……但是在这过程中,灾民的遭遇如何?“一个一个杀,一群一群杀,不只沁州、泽州,十几处州县都开杀了”,再到后来遭遇勤王军,面对训练有素的部队,灾民的伤亡一定极其惨烈。但是,秦仲海并不关心这些,甚至,他还放任和鼓动着这种牺牲,他放任、煽动、制造着群众和ZF的对立冲突。

一般起义,占了几个县城,就往往以此为红色根据地,立面大旗,组建革命政权,笼络天下志士。以怒苍兵力之盛,搞个政权不难吧?可是秦仲海却没有如此。再恕我多疑,我以为秦仲海有意不建立政权,他只是对国库、粮仓进行掠夺,而不是全盘接管、开始他自由乐土的政治实践。也许因为秦仲海明白:接管西北,也要接管数百万饥民。以当时天下大旱的年景,如果接管饥民,管吃管喝,等于平添了一个大包袱,大军的粮草必然受限,精力必然分散;如果不接管饥民,那和旧政权何异?更严重的是那将民心殆尽,怒苍革命政权既然不是“咱穷苦人的领路人”,灾民们怎么会跟你上山闹革命?

秦仲海可能还走了一条革命恐怖主义路线。20年代,在中国广东的农民运动中,领导农民运动的政治家们亲手写下这样的文字:“应布告准予革命民众自由杀戮反革命,以资鼓励。”“设法在敌人范围内,随时杀戮,使人民人人自危,而含恨敌人不分皂白乱杀,而图报复”……秦仲海是不是这样呢?书上没有明说,但是看看陆孤瞻在霸州劝降时说的话——“在下今日冒险入城,一不为怒苍打算,二不为一己之私,一个赤心诚愿,就是盼保全霸州满城百姓。”看来,秦仲海也没太把普通百姓的生命当一回事。

回顾历史,我们看得很多的事实就是:这种以人民利益为标榜的革命,最后常常无不逼使人民向这革命交出一切权利、利益、自由和生命。因为神圣的并不真的是劳工、人民等等,而是革命本身。在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以前,彼得.特卡乔夫是俄罗斯革命的代表性人物。他认为:为了让俄国人民更好地奔向社会主义的未来,必须将大多数居民消灭。为此,摩罗在《读拉津斯基<斯大林秘闻>》中写道:“这些以革命的名义公然流行的罪恶并不是一天之间突然产生的,从革命的最初一天起,这些罪恶可能就在滋长,甚至在革命的理论中就已经蕴含着这些罪恶的萌芽。也许可以说,一切罪恶都是以某种奇怪的逻辑从那些革命理论中生长出来的。这些奇怪的逻辑我们可以命名为革命逻辑。”

既然革命家们发起革命目的在于寻求人民的解放和幸福,那么革命家就有权要求人民参与这种革命并为革命贡献一切——这就是秦仲海的革命逻辑。或许秦仲海是个坚定的革命者,但是这种革命逻辑往往会在革命成功之后,长驱直入地渗透到一切领域,按照它自身的需要,无拘无忌地、如疯如魔地生长、膨胀,最终吞噬了革命的子女和革命本身:法国大革命吞没了雅各宾派,红色高棉吞没了国家一半人口,大跃进吞没了3000万饥民,文革吞没了十年中国,古拉格群岛吞没了整个苏联……

革命无罪,但是秦仲海式的革命逻辑,通往的是人类自由之境还是“灾星降世大地红”?真要打个问号。

zjy914 发表于 2010-11-1 11:10:58

难得有人会为这么蛋疼的书写那么多的感想啊

中国托蒂 发表于 2010-11-1 11:13:11

只看头像

Macheda 发表于 2010-11-1 11:16:01

恕我孤陋寡闻了,挖空心思也没想到中国历史上有杨肃观和秦仲海这么两号人物。。。

陈寿 发表于 2010-11-1 11:40:45

人家说在《英雄志》的政治世界里啊........

我是剪剪双眸 发表于 2010-11-1 12:43:15

求LZ头像套图

hxxgy 发表于 2010-11-1 12:52:25

这本书我看的太快,导致许多细节没注意到。总体来说写的还行,期待今年的结尾。。
杨肃观这人一直对他没好感,总觉得他有点阴啊。
刚开始比较喜欢伍定远 可惜是个没头脑的人。。枉费了在世神龙的称号

zjy914 发表于 2010-11-1 13:15:10

这书玄幻和写实混淆不清,后期搞笑生硬,虚张声势的王八之气型的描写太多,还学人家电影电视搞场景跳跃和章尾留悬念吊胃口,结果一跳就又是好多章,这种手法作者用的太多而且显然不怎么纯熟,看的很累
这书唯一亮点就是卢云,他的存在让这本书有了些许看头和盼头,秦杨两个主角实在有点无法理解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一个装神弄鬼,一个则成了疯子,伍定远就别提了,越写越无聊的一个人物

azrael1985 发表于 2010-11-1 13:45:45

一本书读书的人无法理解一般都有两种可能
要么写书的写的晕晕乎乎要么读书的思想范围达不到书里写的那种深度和高度
其实我更喜欢把话说全了 无法理解的是自己 不是作者

另:忘了看的什么东西里边对国人乐忠于扣帽子进行的评论 很有意思 这年头 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就是喷
这就是愤青和粪青的区别

楼上的评价我记得当年也有类似的话说给王小波的

zjy914 发表于 2010-11-1 14:29:46

玄幻和写实混淆不清,伍定远脱胎换骨明显是玄幻了吧,还有那山洞里的山海精妖物,怎么解释?
搞笑生硬,后期夹杂的一些片段明明就是为了缓和紧张气氛而刻意为之的,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动物拟人的那段,有种生生把书切断后硬放进去的感觉
虚张声势的王八之气型的描写太多
后面的打斗描写不就是吗?秦杨两人互揍,以他们的功力,打在身上基本都是很致命的,结果两人互殴得那么厉害竟然都没重伤,这根本不可理解吧
电影电视搞场景跳跃和章尾留悬念吊胃口
这是很多网络小说都常用的,但英雄志用的太过了,一开始是到重大秘密揭晓时把镜头转掉了,后面发展到打得正激烈时就又给切换掉,切掉就切掉,你得给切回来啊,好嘛,跑出去大段大段地写别的发展去了,等到这段发展也到关键时刻读者正兴奋时他又给切回去了,那也算了,问题是回到之前那个关键点时却发现居然给草草结束了了事,如此多来几次后我就不抱希望了,都知道就会吊胃口,完了就是小段落的烂尾,这书的水准就下降了
本来这不过是一本普通的娱乐大众的小说罢了,前面写的还可以,但后面的发展显然是作者没办法操控自如了,至于什么思想内涵什么的我却是全然没看出什么,当然拥趸们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总是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内涵,我显然是没办法跟他们相比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秦仲海的革命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