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_FOREVER 发表于 2010-10-8 08:56:42

高数——悄悄开启毁灭中国大学生的魔盒

被无视的反对声

2010年寒假前,当无数大学生沉浸在勤奋备考高数的紧张气氛中,一位老人孤独地躺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病床上,在弥留之际反复重复着一句话:“高数课
,一定不要开……高数课,一定不要开……”两天后,他留下了最后一句:“如果非要开
高数,最多只能开高数D。”便与世长辞。

这位老人,就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叶立傅教授。

在中国开设高数课程的无数高校面前,叶立傅是为数不多保持着谨慎、理性的学者。经过
全面、细致的研究,他得出“中国的大学生不适合学高数”的结论。认为在中国人的身体
状况下,学高数产生的日朗格拉因子将导致严重的利努伯效应,引起大量学生的生理和心
理疾病。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一直致力于阻止高数课的盲目开设,他曾多次向教育部、
卫生部和国务院写信表明自己的担忧,却屡屡遭到无视。而现在,随着这一届大学新生开
始入学修读高数课程,叶立傅教授的警告正在渐渐地不幸变为现实。

揭密高数背后不为人知的隐患

“日朗格拉因子”,是一种多肽类小分子有机物,由意大利生理学家日朗格拉于1903年发
现并引起重视。人的神经细胞中有一种细胞主管与数字、符号有关的抽象逻辑思维,叫做
茨尼布莱细胞。当人在学习数学时,茨尼布莱细胞会格外活跃,并释放一种化学物质来刺
激更多的茨尼布莱细胞加速信息传递和能量代谢,这种化学物质就是日朗格拉因子。学的
数学越难,思考过程越复杂,茨尼布莱细胞就越活跃,日朗格拉因子分泌就越多。初等数
学难度较低,日朗格拉因子浓度并未高到需要人们加以警惕的地步,然而随着数学难度越
来越高,加之学生的神经系统稳定性千差万别,在特定条件下日朗格拉因子终于量变产生
质变,并引发利努伯效应。

利努伯效应,系谈家桢的同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年轻生物学家利努伯发现的。19
26年,利努伯研究人脑神经传导时,发现茨尼布莱细胞附近的一些其它种类神经细胞会发
生持续兴奋和代谢紊乱等现象。这种异常现象,正是过度活跃的茨尼布莱细胞分泌的过多
日朗格拉因子引起的,而且这种破坏可以是“火烧连营”式的,利努伯在显微镜下亲眼观
察到与茨尼布莱细胞隔着数层结缔组织的神经细胞,在茨尼布莱细胞活动时也发生了显著
变化。因为其它神经细胞虽然也有日朗格拉因子受体,却不像茨尼布莱细胞一样具有日朗
格拉因子酶,不能及时把日朗格拉因子水解掉,使得日朗格拉因子随细胞外液持续传递,
远至数层组织以外也不会减少,就像一群高速运动的台球在台球桌上弹来弹去,不断地撞
击桌沿一样。日朗格拉因子就像那些台球,不断对细胞造成刺激却几乎不会减少。而那些
神经细胞在受到作用后往往会加强兴奋度、降低兴奋阈值、延长兴奋时间、提高代谢水平
,脱离了正常规律。大量的神经细胞受到影响后,一方面过度兴奋将导致失眠、焦虑(尤
其是期末),另一方面高水平能量代谢产生与糖尿病类似的后果,即三多一少。通过这种
方式,利努伯效应严重地危害着中国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日朗格拉因子有时还会随着血液
和淋巴流向身体各处,使得追踪和研究它变得尤为复杂。

利努伯效应并不总是造成严重的破坏后果,它的作用效果与人体的肤色有着密切的关系。
遍观全世界,开设高数课程的大多数国家分布在西欧和美国,它们的人种和肤色条件能让
利努伯效应降到最低,从而适合高数课的开设;而中国很不幸,人种和肤色原因决定了不
宜照搬欧洲和美国的课程设置。西柯碱是一种可以有效抑制日朗格拉因子活性的生物碱,
尚无法人工合成,只能从天然组织中提取。白种人的上皮组织透光性好,西柯碱合成酶活
性很高,有利于合成大量西柯碱。西柯碱分子上的氨基很容易与日朗格拉因子分子中的羰
基形成氢键,破坏了日朗格拉因子的二级结构,使其形态发生变化,无法与受体结合发生
作用,也就是使日朗格拉因子失活。而中国人肤色相对较深,西柯碱合成酶活性较低,合
成的西柯碱远远不足以抵抗过量的日朗格拉因子。加之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已经学习
了较长的时间有一定难度的数学,体内已经积累了低浓度的日朗格拉因子,使得其后再产
生较少的日朗格拉因子就很容易引发利努伯效应。尚无法人工合成,只能从天然组织中提
取。中国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十分刻苦,积累的日朗格拉因子之多是西方的数学教师们们
不曾遇到过的。2004年,当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领导赴美访问,向美国密西根大学教学行政
人员学习办学经验时,美国人以近乎傻气的严谨和善意提醒道:“贵校是否论证过高数课
程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可能带来的风险?”这种宁可放低姿态也要为友校学生安全负责的态
度,却被中国的校领导当作了耳边风。

有心无力的智者

美国和欧洲的人种、肤色条件能有效地减少日朗格拉因子带来的利努伯效应,适合开设高
数,而中国需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国情制定高数课程方案。叶立傅教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年迈的他肩负着对整个国家的和民族下一代的责任感,带着几位研究生走遍了中国的城
市乡村,详细测定了各地中国人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考察了高数课设置情况和开设的必
要性,仔细观察了无数张化验报告,挑灯夜战研究日朗格拉因子的作用机理和调节机制,
明确了数百种可能受到日朗格拉因子损伤的神经细胞,并写成报告,多次致信教育部、卫
生部和国务院,陈述了开设高数课程的风险,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叶立傅教授又对世界
各国的人种、肤色条件和课程设置与中国做了详细的比较,为中国的高数课程改革发展指
明了方向——学习埃塞俄比亚的成功经验:不盲目追求高难度,降低数学课程难度以减弱
利努伯效应,同时相应地降低考试难度。埃塞俄比亚人的肤色比中国人更深,体内西柯碱
含量更低,埃塞俄比亚学生体内日朗格拉因子也是不容小视的。埃塞俄比亚没有为了政绩
或者自豪感而盲目提高高数课难度,而是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降低难度,减弱利努伯效应
。为了提高因降低难度而降低的教学效果,埃塞俄比亚在单位课时的授课教师数量上发掘
潜力,甚至不惜请三四位教授共同讲授一门高数D,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轻松理解,不会挂科
。叶立傅认为,中国大学生逐年增加,他们并不富裕,艰难地在一门又一门课程中挣扎着
力求通过和高分,他们需要享受简单易学的课程带来的幸福。借鉴埃塞俄比亚高数课的模
式,让高数简单下来,让学生可以全部通过,70%优秀,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让中国最值得
关怀的群体享受到高分的幸福,他们的身心健康会随着数学学习压力的降低而改善,才能
让整个民族拥有前进的动力。在这个问题上,叶立傅教授不仅肩负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责任
感,他也为中国最值得关怀的群体的切身利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2004年,叶立傅不顾家
人的关心劝阻,以无比的责任感,拿着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作路费,自费去埃塞俄比亚考察
学生身体状况,直到自己患上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吊着输液瓶被
抬回国。在养病期间他也闲不下来,在病榻上写成《埃塞俄比亚高数课程和学生健康考察
报告》,寄给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务院。这份燃烧了一个老人的生命和健康写成的珍贵报
告,却被上面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2005年起,叶立傅多次带着自己的报告和数据上北京,希望能向相关部门的领导陈述高数
课程设置背后的隐患,却始终无法如愿。最后,叶立傅把希望寄托于他心中的底线,希望
高数课程至少止步于高等数学D——就是护理学和社会学专业学生所学习的高数课程。茨尼
布莱细胞对难度较低的高数D不甚敏感,不至于产生过多的日朗格拉因子,而今天我们为理
科、工科、商科、医科生普遍开设的高数A、B、C,对茨尼布莱细胞造成高强度、高频率的
反复刺激,则会给利努伯效应带来火上浇油的效果。2005年底,劳苦奔波的叶立傅终于支
持不住,病倒了,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

潘多拉之盒已经慢慢开启

在2000年以前,中国大部分高数课程难度在高数D以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一大批高数
A、B、C的开设,日朗格拉因子和相应造成的利努伯效应相比过去是飞跃性的。自2007年下
半年起,中国大学生的身心疾病变得异乎寻常地严重。

2001年9月,××大学开设高数B课程。2004年9月,××大学开设高数A课程。2005年9月,
××××大学开设高数A课程。2007年5月,某研究所研究员披露每年修读数学课程的非数
学系大学生有近40%经历长时间失眠,而这一状况往往要在停止修读数学课程后两到三年才
能逐步缓解。2008年4月,某省某市大学生小明在做高数作业时割腕自杀未遂,鲜红的血飞
溅在一本打开着的高等数学练习册上。7月底复习备考期间,某市数十名大学生出现原因不
明的代谢紊乱。2009年5月,某省某市十余名大学生在高数课上集体昏倒,其中两位最终没
能坚持到抢救成功的那一刻。该市最有声望的神经科主任医师在用尽各种手段观察分析之
后面对众媒体表示“从未见过这样大面积死亡的神经细胞”……这些突然增多的青少年疾
病与死亡冥冥中仿佛有一种必然,与高数课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也许只有逝去的叶立傅
教授能告诉我们。

gbil 发表于 2010-10-8 08:59:32

;P;P;P

zjy914 发表于 2010-10-8 09:00:34

2010年寒假前,当无数大学生沉浸在勤奋备考高数的紧张气氛中,一位老人孤独地躺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病床上,在弥留之际反复重复着一句话:“高数课
,一定不要开……高数课,一定不要开……”两天后,他留下了最后一句:“如果非要开
高数,最多只能开高数D。”便与世长辞。

我擦,真要把这个桥段拉到和虎驱一震相同的水准吗?

lee_ver 发表于 2010-10-8 09:00:38

..........人种论

fuches 发表于 2010-10-8 09:18:59

我上大学时候中文系不学数学
看到下面几届的小师弟们整体备战数学课的痛苦,甚感欣慰

Silences 发表于 2010-10-8 09:24:40

数学系的路过

bunny844 发表于 2010-10-8 09:26:47

初中的数学就已经没什么用处了,高中及以上的更没学的必要
而且又岂止是数学呢?

贪心·说永远 发表于 2010-10-8 09:29:40

我擦~!
这段子怎么那么像高铁那段?

Tim.Kun 发表于 2010-10-8 09:30:16

____——悄悄开启毁灭中国的魔盒(神作一般格式)
来源: 李辰祥Миша的日志
被无视的反对声

____年春节前,当千家万户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幸福气氛中,一位老人孤独地躺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在弥留之际反复重复着一句话:“____,一定不要___……____,一定不要___……”两天后,他留下了最后一句:“如果非要____,至少一定要_____…………”便与世长辞。

这位老人,是______教授。在中国的_____热潮面前,_____是为数不多保持着谨慎、理性的学者。经过全面、细致的研究,他得出 “中国_____________”的结论。认为由于中国(人)特殊的___结构,_____将导致中国(人)的____不规则___加剧,而一旦成功______,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一直致力于劝导_____________人员,曾多次向____部和国务院写信表明自己的担忧,却屡屡遭到无视。而现在,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授的警告正在渐渐地不幸变为现实。

揭密______不为人知的隐患

__________,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著名诺贝尔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______系的_________教授发现的。_______年轻时师从于著名____学家_________,通过对导师精神分析理论近三十年的冥思苦想,________托发现了著名了________,并于_______年获得了诺贝尔______奖。____________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在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结。________分析对后来__________学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________通过对美国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发现,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实际上已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____________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形成一种关系,以________为核心,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告诉我们,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减轻,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增加,此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就产生了。通过计算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没有实质的影响,几乎不影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提出,引起了____________教授的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一直在质疑一个问题,为什么自从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发生次数以惊人的幅度在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害性在不断增加。_____________教授查阅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文,得出了一个让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结论——这些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的产生,正是由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教授在他的论文《___________________》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不对___________产生影响,但对于_____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严重影响,因为这里是_______________区域。___________教授计算得出,_________________,将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万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明显呢?________教授解释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正态分布曲线告诉我们,中间最大,__________________对于___________影响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中国(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危害之大是西方的科研人员不曾遇到过的。_______年,当__________在国外学术论坛谈_________成功经验时,美国业界同行以近乎傻气的严谨提醒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来的风险?”这种善意的提醒,却被_____________当作了耳边风。

有心无力的智者

_____年起,_______多次带着自己的报告和数据上北京,希望能向相关部门的领导陈述_____________背后的隐患,却始终无法如愿。最后,_______把希望寄托于他心中的底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于额外___冲动减少,是非常明显的。而今天__________风潮,则会给________________带来火上浇油的效果。________年底,劳苦奔波的________终于支持不住,病倒了,这一病就再也没有起来。

潘多拉之盒已经慢慢开启

在____年以前,中国的_____规模还不大,_____少;然而_________的新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也变成一件必须的事情。这些突然越来越多的________事件冥冥中仿佛有一种必然,与___________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也许只有逝去的_________教授能告诉我们。

chehnic 发表于 2010-10-8 09:30:54

没学过高数的路过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高数——悄悄开启毁灭中国大学生的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