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bie03 发表于 2010-5-15 14:25:51

十六国风云 (第二部 争霸中原)整合版

本帖最后由 Robbie03 于 2010-5-18 22:38 编辑

第一部 永嘉之乱


第二部 争霸中原


第三部 淝水之战




人物表


21
刘聪      字玄明,汉昭武皇帝,汉国的第二任皇帝,刘渊第四子
陈元达    汉国的文臣,匈奴人


22
刘粲    匈奴汉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刘聪之子
靳准    刘粲手下谋士,后杀死了刘粲,自称汉天王,后被手下人杀死
刘曜      字永明,刘渊的养子。武艺高强,先为汉国的大将,后成为十六国前赵国君
石勒   十六国后赵开国皇帝,羯族。


23
司马睿  东晋的开国皇帝。
王导   字茂弘,琅琊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王澄   荆州刺史,引起了荆州流民之乱,后被王敦杀死
王敦   东晋的第一代权臣,王导从兄。后来造反作乱
陶侃   东晋名将,被王敦排挤,后来平定了苏峻之乱
周访   东晋名将,与王敦矛盾极大


24
祖逖   字士雅,东晋名将,民族英雄。一生致力北伐恢复中原
石虎   后赵武帝,后赵的第三位皇帝。石勒的侄儿。以滥杀闻名
刘琨      字越石,西晋爱国将领,文武双全,有豪侠之气。和祖逖结拜为兄弟


25
段匹磾   段氏鲜卑的一位头领,曾和刘琨结盟为兄弟,但最后却将其杀死。兵败被俘,后被石勒所杀
段末柸   后来的段氏鲜卑领袖
张宾   字孟孙,石勒手下著名谋士。
苻洪   字广世,氐族,初姓蒲。前秦的奠基人
姚弋仲    羌族首领。后秦的奠基人


26
邵续   乐陵太守,为了给段匹磾报仇,兵败被俘,后被石勒所杀
慕容廆   慕容鲜卑的领袖,慕容帝国的奠基人
慕容翰   慕容廆之长子,字元邕,十六国时期前燕名将


28
周顗    字伯仁,舍命救王导,却被误会而惨死。

29
钱凤   王敦谋士,助纣为虐,造反不成被杀
温峤    在王敦苏峻之乱时,都立有大功
庾亮   外戚的身份入朝专政,后来悔改,平定了苏峻之乱


30
石弘   石勒的次子,后赵第二任皇帝,后被石虎所杀


31
石邃       石虎之子,以残忍著称
慕容皝   慕容廆之子。字元真,前燕的开国君王
慕容恪      慕容皝的第四子。字玄恭,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冉闵       曾叫石闵。字永曾,冉魏的开国皇帝。颁布杀胡令。以勇猛著称,十六国第一猛将。


32
李雄       成国的开国皇帝,以仁厚著称
李寿       李雄之子,李雄的堂弟。


33
桓温      字元子,长期执掌东晋朝政,攻灭成汉,三次北伐,威名赫赫,最后篡位未果病死


34
张骏   前凉政权的君主
张重华   张骏之子,字泰临,前凉政权第二任的君主
麻秋   十六国时期将领。本属后赵,后赵灭亡后投降苻洪,并谋杀了苻洪
谢艾   十六国时前凉名将,护国有功,含冤而死


35
石宣、石韬   石虎之子,相互仇杀而死


36
石遵    石虎第九子,后赵第五任皇帝
石鉴    石遵之弟,后赵第六任皇帝


37
石祗    后赵末代皇帝


38
慕容俊慕容皝之子,前燕皇帝

Robbie03 发表于 2010-5-15 14:30:31

第二十一回    陈元达锁身直谏




   西晋灭亡后,天下又形成了三分局面,北方大部分是刘聪的匈奴汉国,石勒名义上还是汉臣;益州汉中是李雄的成国;江东是司马睿的“东晋”,(不过暂时没称帝,我说东晋方便大家记住而已.......)。还有一些小的割据势力,我以后慢慢的会提到.........

   刘聪达到了事业的最高点,匈奴人终于得到了梦想几百年的土地。刘聪志得意满,开始纵情享乐。

   却说刘聪刚刚登上皇位的时候,就看上了自己父亲刘渊的老婆单皇太后。单皇太后见刘聪是个大帅哥,而且自己的亲生儿子刘乂现在做皇太弟,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生理和政治双方面一结合,两个人很快如胶似漆。

   这种乱伦的行为自然很快就传遍朝野,大臣们当然不敢说什么,可是刘乂不能装傻啊,他亲生母亲这样做让他非常愤怒,我堂堂匈奴人的王子这么能吃这亏?

   刘乂开始冷嘲热讽的指责,后来干脆托病不见。单皇太后见儿子不理她了,心里一急,有了心病,不久就死了。

    刘聪听说单太后得病是因为她的亲生儿子,自己同父异母弟刘乂责备单太后的缘故。遂对刘乂非常不满。不过单太后的遗言保护住了刘乂,刘聪只好作罢.......

   后来刘聪的正宫皇后病死了,刘聪没了管束,开始广收美女,朝中不少高官的女儿都召入后宫。他一口气封了两位昭仪、三位夫人,一位贵妃。后来把刘殷家的两个女儿四个孙女一股脑儿地全部娶回来............真是将乱伦进行到底了..........

   刘聪如此荒唐,陈元达坐不住了。他是刘渊手下文官第一,匈奴有名的智者,多次劝谏刘聪,刘聪干脆也不早朝了,惹不起躲得起,不见你总可以吧?

   好一个陈元达,他豁出性命,直闯宫门,拉住刘聪苦谏。刘聪大怒,老子享受一下还要征求你的意见?命令手下拖下去斩了。

   这时陈元达突然拉出来一根铁链,把自己绑在一根柱子上,然后把锁锁死了,然后朝刘聪大喊道:"为臣都是为了我们大匈奴,为了您的帝业,而皇上却要杀臣。我死了能得到和夏朝的龙逢、商朝的比干一样的名声,我满足了!"卫士们拉不动,只得干瞪眼。刘聪无名火三千丈,亲自拔刀要杀陈元达。

   就在这时,刘聪最喜欢的贵嫔刘娥给刘聪传话了,这番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说不放陈元达,我就去死。刘聪慌了,马上对传话的太监说,我已经放了陈元达了。又转过头来对陈元达说:"你是忠臣,朕怎么会杀他呢?"他下令将后花园改名叫纳贤园,后堂改名为愧贤堂。

    从此以后,刘聪改了很多,开始正常上班。直到有一天,刘娥病死了,刘聪又故态重发,广招美女,并一口气立了三个皇后。陈元达开始不断的上谏,结果刘聪“越恶之。”又不敢顶着杀匈奴智者的恶名,于是下令以后凡是陈元达的折子一律直接扔到垃圾桶,有什么意见直接说“NO”,陈元达要见自己,直接锁门。

    陈元达彻底绝望,大哭一场,叹道:"我既然再也不能说话了,苟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陈元达就自杀了。

   陈元达,匈奴人的智者,汉国的开国功臣。他见证了匈奴最辉煌的时刻,然后亲眼见得刚刚建立的国家重蹈前朝的覆辙。而自己却不能阻止,他不能接受这个结果,死亡是他唯一的结局,悲剧啊..........

Robbie03 发表于 2010-5-15 14:32:17

第二十二回   刘曜石勒两赵分汉





  陈元达自杀后,再也没人劝刘聪了。刘聪更加肆无忌惮,又一下立了七个皇后,总共十四个皇后。有了新欢忘了旧爱,刘聪早已忘却单太后,对皇太弟刘乂已经没有一点兄弟情义,他立自己的嫡长子刘粲为晋王,总掌百官朝政。接下来就等机会废了刘乂.........

      俗话说“有了瞌睡就送来了枕头”,刘聪想 废刘乂,他的儿子刘粲和其谋士靳准就已经出招了。他们派人向刘乂假传圣旨,说京师有变,要穿戴盔甲以防不测,刘乂果然上当。刘粲马上向刘聪进言:“刘乂欲谋反,都已经准备好盔甲了!”刘聪大惊,派兵赶往东宫,果然如此。刘聪当然大怒,将尚不知情的刘乂废为北海王,刘乂最终也被刘粲、靳准合谋杀害。皇权之争是残酷的,亲生兄弟也没用......

      刘聪把继承人选好后,非常高兴,天天在光极殿会宴群臣。他命令17岁的晋朝皇帝司马邺穿上青衣,像司马炽那样替大家斟酒、洗怀,甚至嘘嘘也要司马邺替他揭开便桶盖。玩弄够了,刘聪担心如留着他,晋人复国之心不灭,派人杀死了司马邺。

   刘聪纵情酒色,当年强壮的身体终于跨了,将太子刘粲托付于靳准。又下诏以刘曜为丞相,石勒为大将军,入朝辅佐太子。这两人手握重兵,怎么可能入朝呢?一直拖到刘聪死了,也没来。刘粲继帝位,葬刘聪于宣光陵,谥号昭武皇帝。

    刘粲果然人如其名,残暴荒淫超过其父,把刘聪那十四个皇后全部接收,天天流连后宫,朝政大小事都交给靳准去管,靳准迅速的在朝上安插自己的亲信,并诬告刘氏诸王要谋反,刘粲居然也相信,杀光了他们。一个月后,靳准领兵入宫,刘粲还在做梦,大叫靳准救我,结果靳准亲手杀死了刘粲。

    靳准将刘氏一族不分老幼全部处斩,连刘聪的尸体也没逃过此劫,被挖出来斩成两段。靳准自称汉天王,向晋称藩,并向东晋送去了二帝的棺木。

    靳准自以为可以控制局面,他忘了有两头老虎真盯着自己--刘曜和石勒。匈奴的刘姓皇族全被杀光,刘曜成了唯一的合法继承人,他称帝后带重兵进攻靳准。石勒也带兵“勤王”。

    靳准这时吓坏了,赶紧派人向石勒求和,石勒直接把使者用囚车装了交给刘曜。刘曜对使者说:“朕是靠靳爱卿当上皇帝的,这可是大功。如若他早日恭迎大驾,朕还要委以政事呢,你代我入城向他传达我的意思。”

   靳准还算聪明,觉的在平阳杀死了刘曜的一家,不敢投降。结果靳准的部下先下手将靳准杀死,共推靳准的弟弟靳明为主向汉国投降。石勒大怒,进兵攻打平阳,大败靳明军,靳明只好带着部下投奔刘曜去了。投奔仇人还有个好吗?满门被抄斩。

    刘曜平定叛乱后,以长安为首都,改国号为赵,他认为"汉"是汉人的国号,自己原来被封为中山王,中山本来就属于赵地,所以也当称赵,史称“前赵”。

    石勒派人向刘曜报功,刘曜本来已经加封了石勒为王,结果手下人纷纷劝刘曜石勒可能耍阴谋,于是杀了石勒的回信人。石勒闻讯大怒,“老子为你们匈奴刘家打下了万里江山,他刘曜不过一个野种,还敢在老子头上作威作福?还要你来封王,我自己就不可以封?”于是石勒自封赵王,史称“后赵”。

    两个赵国在北方分居关中和关东,成为整个中国最强大的两个割据力量。匈奴汉国的分裂给了汉人一次机会,一个恢复北方的机会,他们能把握住吗?

Robbie03 发表于 2010-5-15 14:32:58

第二十三回   王与马,共天下





      北方分裂成两个赵国,那么南方东晋的司马睿在干什么呢?

   司马睿在挡住了石勒的进攻后,荆州又出事了。原来的荆州刺史王澄的流民(就是因为天灾逃难来的百姓)政策就是杀光。结果官逼民反,流民推选醴陵县令杜弢(涛的音)为领袖,10万流民居然横扫王澄,占了荆州!王澄干脆自己撤了自己的官,往建康方面狂奔........

      司马睿心想王澄你怎么这么废物啊,那么大的荆州你说不要就不要。碍于王澄家族的势力,不好问他的罪,只得另派王敦为征讨大都督,陶侃、周访、甘卓等为大将,起兵前往征剿。

    按理说王澄丢了荆州居然没罪,应该回家偷着乐去。他不,他居然去拜访大都督王敦,还在吃饭的时候言语轻视王敦,这不是找死吗?结果王敦杀了王澄,然后说他谋反,上报给司马睿。朝廷现在是用人的时候,王澄人缘也差,杀了就杀了吧。

    陶侃和周访都是极会用兵的人,杜弢哪里是对手?最后杜弢战死,荆州也重新姓了晋。

    大都督王敦一见陶侃居然这么快就收回了荆州,十分的猜忌,便假借议事为名,把陶侃绑了推出去要杀。刚推出去,又觉得陶侃刚刚立下大功,杀了他让天下人怎么看?又把陶侃推回来.......如此反复N次,陶侃不耐烦了,“都督要杀便杀,何必如此犹豫不决?”这时陶侃的朋友梅陶、陈颂等纷纷求情,并密语给王敦说:“杀陶侃无所谓,但周访和陶侃是亲家,要是周访前来问罪,都督您该怎么抵挡?”王敦一惊,马上放了陶侃,并摆酒压惊,陶侃怕王敦再改变主意,连夜逃奔广州去了。

    后来因为荆州刺史的问题,王敦又和周访闹翻了,江东开始便将帅不和,内耗严重也是东晋未能北伐成功的原因之一..........

      终于,司马睿等到了司马邺被刘聪杀害的消息。群臣纷纷劝进,司马睿假装推托了几天,然后在王导等人的极力劝说下,终于同意登帝位,史称“东晋”。登基时还有一个插曲,礼毕还朝时,司马睿请王导和他共坐御床,一齐受百官的朝贺。王导吓了一大跳,再三拒绝,司马睿才没有坚持。从此大家都知道了"王与马共坐天下"。

    当上了皇帝,司马睿当然要摆下北伐的姿态。是的,北伐只是摆姿态,包括后来的很多人北伐只是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并不是真心的想恢复中原。

    大殿上,司马睿问道谁愿意领兵北伐?一时竟无人做声。这时只见一人站出来高声道:"为了中原的百姓免受胡人残害,我愿意领兵北复中原!"这个人究竟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Robbie03 发表于 2010-5-15 14:33:36

第二十四回   祖士稚击楫渡江




  司马睿根本没想过北伐,召集众将无非是做做样子。结果居然有人站出来要求北伐,司马睿一看,原来是军谘祭酒(官名)范阳人祖逖祖士稚,就是刘琨的结义大哥,闻鸡起舞的那位。祖逖祖上虽世代为官,但他轻财重义,有豪侠之风,加上文武双全,所以无论是士族还是百姓都说他有惊天动地之能,必是国家栋梁。

    祖逖北方大族的出身,加上拥有这么好的名声,完全可以在朝廷里步步高升,当他的大官。但如果那样他就不是豪杰了。他和刘琨一样,他们以中原百姓的安危为念,不忍他们受到胡人的残害,立志恢复中原大好河山,驱逐胡人。他不站出来谁站出来,大英雄敢于承担天下的重任!
   
    祖逖向司马睿进言:“晋室之乱,是由籓王争夺权力自相残杀搞出来的,让胡人有机可乘,霸占了中原。现在中原的汉人受到迫害,大家都有反抗之心。大王发兵派我为将前去北伐,则那些豪杰一定会来投靠我,则能一雪前耻,愿大王图之”。

    祖逖这番话说的义正词严,司马睿这可傻了,领导走过场结果弄假成真了.......没办法,只得同意。但司马睿只给祖逖一千人三日的口粮,还有三千匹布(这应该是等量的货币),叫他自己去召集人马。

   祖逖知道司马睿是什么意思,也没计较,因为他早就计划好了。领命回来后他马上带领自己的家属和那些追随他的豪杰北上渡过长江。大船开到江心时,祖逖突然回过头去,瞭望江南,手拍船楫慷慨激昂的发誓道:"我祖逖此行如果不能光复中原,则如此大江,一去不返!"(原话是“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众人听了无不感到振奋,个个斗志昂扬。

   到了淮阴,祖逖开始打造盔甲兵器,张榜招募士兵。那些逃难来的人纷纷前来投奔,挑选出精壮的有2000人。

    现在在祖逖面前的不光是后赵天王石勒,还有一些汉族的本地武装--坞主,就是为了自我保护,自己修城自守的武装力量。这些人可敌可友。还有流民军和乞活军(看名字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形势错综复杂。

    祖逖先是用离间计,让顽抗的坞主张平和樊雅自相残杀,然后大破之。祖逖终于如愿在豫州站住了脚,有了根据地。

   祖逖刚刚站住脚,石勒的骑兵就来了。原来有一支乞活军的头领叫陈川因为嫉妒祖逖的威望,居然报告给石勒祖逖的进兵路线。石勒马上派他侄子石虎带5万骑兵前来进攻。祖逖不敌,只好打游击,石虎大杀百姓,派大将桃豹守城,自己回去了。

    祖逖和桃豹大战四十天,无奈对方是骑兵,干不过。这时双方粮草都差不多了,祖逖于是命令把沙土装在粮袋里,让一千多人像运送军粮一样,又让几个人真的挑着大米,走在后面,佯装疲惫在路上休息,专等敌军来抢粮。桃豹探到晋军运粮,马上派人冲过来抢粮,那几个人当然把粮袋让给了闪了。

   结果桃豹军士抢得粮后,以为祖逖粮草充足,自己却有一顿没一顿的,非常恐惧,士气低落。桃豹只得拼命催粮,石虎马上把搜刮一千头驴运的粮食给桃豹,结果被早以埋伏好的晋军截击,尽获其粮食和脚力。桃豹闻讯连夜开溜,祖逖乘胜进军,大破后赵军。祖逖威名大盛,后赵很多城镇纷纷叛赵归晋。

    祖逖利用难得的喘息时间,大搞政治工作,堡主、流民军和乞活军纷纷归顺。石虎大惊,亲自领兵前来,结果那些堡主提供了重要情报,帮助祖逖设围大破石虎......

   不出几年,祖逖民众归心,基本上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北方的刘琨也大喜,写信给祖逖,真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石勒居然不敢“窥兵河南”。司马睿下诏擢升他为镇西将军,一时形势大好。


    正所谓“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    欲知北伐究竟能否成功,且听下回分解...........

Robbie03 发表于 2010-5-15 14:34:06

第二十五回   刘越石被害蓟城





   话说那祖逖得到了义弟刘琨的书信,非常高兴,就问送信人刘琨现在的情况。

    原来拓跋家族内乱,刘琨没了膀臂,刘曜又在围攻长安。刘琨想先把石勒军击退,免的老家被端了,然后再回去救长安,于是带领全部晋军共3万人去攻打石勒。

    石勒听取了军师张宾的建议,避其锋芒,据险而守,然后出奇兵偷袭了阳曲。刘琨被困在晋中腹地,进不能攻,退不能守,形势非常危急。辽西段氏鲜卑首领段疾陆眷的弟弟段匹磾久闻刘琨的大名,派人去请刘琨到蓟城共事,刘琨眼见晋阳无法在守,无奈只得去投奔段匹。

   张宾极力催促石勒趁这个机会灭了刘琨,但石勒想起当年刘琨送母之情和当年的誓言,没有追击。现在段匹磾十分敬重刘琨,还与刘琨结为兄弟,并整顿兵马要配合晋军的北伐。

   祖逖听罢非常高兴,心想有越石贤弟在,南北夹击,大事可成。马上修书一封,派人去蓟城给刘琨。

   刘琨接信后,也很高兴,正在他准备南下进攻石勒的时候,段氏鲜卑首领段疾陆眷病死了,为了大单于的位置,段氏家族的人抢破了头。先是段疾陆眷的叔父段涉复辰抢先了一步继大单于位,然后段疾陆眷的堂兄弟段末柸又杀了他自命大单于,并叫逼着刘琨的儿子刘群写信要杀段匹磾。

  结果使者被段匹磾的哨兵捉住,段匹磾请刘琨来,并拿出书信给他看,道:"刘兄如果想拿小弟的人头,小弟甘愿奉上。" 刘琨大惊道:"你我是兄弟,发誓光复晋朝,怎么会因为不孝子就背叛国家,辜负朋友呢?" 段匹磾笑道:"我深知刘兄为人,戏言耳。"

  真的是戏言吗?很遗憾,不是。段匹磾此人生性多疑,他对刘琨的威望非常的忌惮,生怕刘琨哪天取而代之,因为这里汉人毕竟是多数。这时段匹磾的弟弟段叔军出现了,他平时和刘琨就不和,这时拼命的说刘琨的坏话,段匹磾动摇了,将刘琨关了起来。

    幽州别驾卢谌是刘琨好朋友,听说刘琨被关,便带人潜入刘琨的院内,要救刘琨出城。刘琨却不走,他长叹道:"谁可以能不死?我上不能保家卫国,下不能安抚百姓,国仇为雪,深恨之。"说罢推辞不行,卢谌劝不动,拉不走。

    这时刘琨提笔在手,写下了千古名篇---《重赠卢谌》:

握中有悬壁,本自荆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候。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这诗大气磅礴,慷慨激昂。卢谌读罢大哭而去。

   几天后,在段叔军的一再催促下,段匹磾杀了刘琨和其子侄四人。

   有诗赞刘琨,“买醉村场半夜归,西山落月照柴扉。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又云“中原荡分崩,壮哉刘越石。连踪起幽并,只手扶晋室。福华天意乘,匹磾生鬼蜮。公死百世名,天下分南北。”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Robbie03 发表于 2010-5-15 14:35:11

第二十六回   慕容廆威震辽东





   刘琨一死,段匹磾(昨天死都打不出这个字来)大失民心,晋人和其他崇拜刘琨的胡人纷纷离开投奔到东北其他诸侯那里,段匹磾彻底被孤立了,只得投奔乐陵太守邵续去了,段末柸趁势接管了蓟城。

       乐陵太守邵续收留了段匹磾,派兵为他复仇,段末柸被打的打败,只得向石勒求救。上回书说过,段末柸曾经和石勒结盟(17回)。

    石勒担心大军去救段末柸,祖逖来抄自己老家怎么办,问计于张宾,张宾建议和祖逖交好,互通使节开放贸易来稳定南方。石勒马上派人去为祖逖整修了祖坟,并派人为祖逖的祖坟守墓,按时祭祀。并将祖逖那边过来的叛徒斩首,把首级送给祖逖,表达了和祖逖和平共处的意思。祖逖表示感谢,答应开放边境互市,并宣布不接纳后赵叛逃过来的人。祖逖此举非常聪明,因为没有刘琨的帮忙,他这一路兵马很难是石勒的对手,所以还不如慢慢积蓄力量,适当时给他致命一击。

  石勒安定了南方,马上以石虎为元帅,大将孔苌为前部前行官,率兵2万出发,用张宾的围魏救赵之计去攻打山东的乐陵,抄邵续的老窝。邵续连忙回救,半路中了埋伏,邵续和段匹磾兵败被俘,无奈投降。一年后这两个人又想起兵,最终被石勒杀掉了。

      这时东北的形势是多方诸侯争雄,平州的晋东夷校尉崔毖、棘城的慕容鲜卑、高句丽、段氏鲜卑、宇文鲜卑等等。他们相互混战。这其中慕容鲜卑出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慕容廆,他吸收了很多中原逃亡来的晋人,又订立起与汉人相似的法令法规,改变鲜卑人作为游牧民族的习俗,使慕容鲜卑一下子强大了起来。

    慕容的强大引起了别人的恐慌,于是崔毖联合高句丽、段氏、宇文部四路共计37万人马,一齐去攻伐棘城,相约瓜分其地。大兵压境,慕容廆一点都不慌张,先是稳守不出,然后用离间计分化他们。果然四家诸侯并不齐心,纷纷带兵离开了,只剩下宇文鲜卑没走,想独立灭了慕容。结果又被慕容廆的儿子慕容翰用诱敌计杀他片甲不留,从此宇文鲜卑元气大伤,等GG了。

    崔毖听说慕容氏大破宇文氏,吓得一个人抛下城池连夜跑了,慕容廆趁势接收了他的地盘和军队,慕容鲜卑声望大振。后来慕容廆大败了高句丽的进攻,高句丽也不敢来打了;剩下的段氏鲜卑,为了王位自相残杀,结果段末柸也被慕容廆杀的大败。短短的几年里,慕容廆横扫了东北,一个强大的慕容帝国将要崛起了!

    可惜慕容廆这时候病死了,他的儿子们步了段氏鲜卑的后尘,为了王位自相残杀,嫡子慕容皝占了大部分土地,而他弟弟慕容仁占了整个辽东郡。虽然是长子,但庶出的慕容翰无奈投奔了段氏鲜卑。东北的局势虽然暗流涌动,表面上还是维持了平衡。

   东北暂时安宁了,但中原烽烟又起,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刘曜和石勒终究难免一战,预知胜败如何,下回分解.......

Robbie03 发表于 2010-5-15 14:35:56

第二十七回   洛阳一战定乾坤





   有时候现实和游戏室共通的,比如你玩星际,首先拼的是运营,将自己的经济发展好;然后是扩张,去抢矿;最后才是爆兵,然后A死对手......

       话说刘曜的前赵和石勒的后赵也是这样,虽然处于对峙状态,但是开始的几年大家都忙于自己后院的事,正面对A的情况不多。

   先说后赵天王石勒,他在张宾等汉人的辅助下,又是办学又是通商,几年下来经济建设就搞了上来。这时候张宾帮石勒设计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先扫清后方的割据势力,整合人马,再不断的骚扰刘曜,等他兵疲气衰的时候,给他致命一击。张宾还指出刘曜后方不稳,仇池杨难敌和凉州张茂都不是好啃的骨头,联络他们大有好处。这个方案非常想当年孙武弱吴灭强楚的方案,无限骚扰流。

    可惜,张宾没有等到他计划成功的那天,在石勒称后赵天王的第四年,张宾去世。史书评价他神机妙算,石勒的江山都是张宾的功劳(原文“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

    石勒失去了他的“诸葛亮”,真是悲痛欲绝。下葬那天,石勒亲自送于正阳门,望之流泪,大哭道:“难道老天爷不让我成就一番大事业么?为何这么早就夺走我的右侯呢!”(原文“天欲不成吾事耶?何夺吾右侯之早也”)右侯是张宾的官名,在三国魏晋南北朝那个时期,对人尊重的话,都不直接叫他的名字,要称呼他的字,比如云长子龙之类的,石勒表示尊重张宾,他的字孟孙都不叫,只叫官名。(勒甚重之,每朝,常为之正容貌,简辞令,呼曰右侯而不敢名。) 后来,大家讨论意见不和的时候,石勒总是想起张宾,流着泪感叹道,“右侯离我而去,让我和这些俗人在一起谋划大事,这不是太残忍了一点吗?”(原文“右侯舍我去,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酷乎!”)

   张宾虽然不在了,但他的作战计划则被石勒彻底的贯彻了下来,他先平定了翼州和幽州,然后派石虎统兵4万去讨伐青州的曹嶷。(原王弥的部下,割据着青州一部分)曹嶷哪里战的过石虎,最后被逼自杀。石虎大杀青州百姓,要不是石勒任命的青州刺史刘征前来,估计一个偌大的青州,人都要被杀绝了。

    石勒在几年中,终于扫清了后方障碍,可以放手对付前赵的皇帝刘曜了。


    刘曜在干吗呢?开始几年他也努力的发展经济,一度发展的不错。开办太学,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政府;停止修宫室,将钱都用于军资和民用。还招收了两员大将:一位是临渭的氐族首领蒲洪,一位是陇西羌族首领姚弋仲。此二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且手下都有数万精兵。

    然后刘曜率军30万杀向凉州,后赵军接天连地,旗帜遮天蔽日,鼓声如雷,杀声似涛。张茂只得投降,但是附带了一个条件,听调不听宣,就是称臣可以,但是地盘保留,不答应就玩命。刘曜虽然有30万大军,但是匈奴本部的精兵很少,都是各个民族迫于刘曜威势跟随而来的,持久战还真不一定能打下凉州,所以刘曜同意了张茂的条件。后文书张骏接管凉州,一心要恢复晋国身份,这时后话,不表。

   说一说仇池的杨难敌。仇池是氐人杨茂搜所建,他自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阴平二郡。后来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这两人时而联合时而内斗,搅得刘曜很不舒服。出兵攻打还不是那么打的下来,这样牵制了刘曜很多精力。不过整体上还算稳定了后方。

   刘曜和石勒扫清了一切障碍,终于要对A了..........刘曜首先出手,进攻后赵的洛阳。洛阳守将是石生,两军大战孟津,结果石生打不过刘曜,只得高挂免战牌,派人向石勒求救。石勒就派了石虎前来斗刘曜。石虎都是后赵最精锐的重骑兵,刘曜的混合兵种苦战了十多天,终于扛不住了。晚上被石虎截了大营,刘曜打败,仓皇逃回长安。

    从此刘曜一蹶不振,意志消沉。也开始花天酒地,大修宫殿。几年后,石勒一看灭刘曜的时机成熟,开始最后的决战。他派石虎为先锋官,领4万精兵开路,自己统帅大军亲征刘曜。石虎一路上连破50余城,警报如雪片般飞入长安,刘曜无奈亲率国中15万去和石虎决战,终于将石虎打得大败,刘曜一直追石虎到了洛阳。

   石虎大败,后赵震惊。这时候石勒力排众议,也亲率大军赶往洛阳。出兵时,石勒对诸将说:“刘曜如果驻守成皋关,这是上计;如果驻守洛水,则为中计;如果驻扎在洛阳附近,则必为我擒。”石勒好歹跟着张宾后面学了N年,兵法已经大成。后赵军路过成皋关时,石勒一看没有前赵军,大喜,并指天说:“真是天助我也!”到了洛阳集合了马军3万,步军8万,共11万和刘曜决战于洛阳西面。

    刘曜把10多万前赵军布下了长蛇阵,来斗石勒。石勒则派石虎率步卒3万直击刘曜中军;石堪、石聪各率8千精骑直击刘曜前锋;自己亲率步骑4万绕到刘曜军后,夹击刘曜。两军整整杀了一天,刘曜军虽然兵力占优,但综合战斗力比不过石勒军,且刘曜在战前居然饮酒过度,无法指挥,前赵军支持不住了,很快变成大溃败。

   刘曜在撤退的时候战马陷入沟渠,刘曜掉了下来,最终竟被后赵大将石堪生擒。这位御驾亲征的皇帝就这样当了俘虏,15万大军瓦解冰消。氐酋蒲洪、羌酋姚戈仲只得投奔石虎。石勒在襄国斩杀了刘曜,可叹前赵皇帝,今朝做了刀下鬼。

   接着石勒一鼓作气,派石虎攻下关中,坑杀前赵军3万,一举灭了前赵,后赵统一了除西北凉州和东北辽东以外的整个北中国!

Robbie03 发表于 2010-5-15 14:36:30

第二十八回   王导携怨杀良友




   在石勒和刘曜在中原混战的时候,东晋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他们没有趁机北上?祖逖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吗?........这一切一切的答案都在王敦身上。

   司马睿能够在江东建立东晋,很大程度上依靠琅琊王氏的拥戴,所以后来东晋的内事靠王导,外事靠王敦。王氏的门生子弟遍布朝野,"王与马,共天下"。

   上回书说过王敦逼走了陶侃和周访,独霸了平定荆州的功劳,他仗着宗族强盛,居然生出了不臣之心,常常自比曹操,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下可把司马睿吓得够呛。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子废汉帝而自立的人物,你叫司马睿怎么睡得着觉?

    屋漏偏逢连夜雨,王敦最怕的东晋梁州刺史周访病故,他越发嚣张,要求统管东晋所有兵马。司马睿一听这还得了,于是封戴渊为征西将军,来压制王敦。结果司马睿和王敦的矛盾越来越深,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局面。

    这消息传到淮北,祖逖料到王敦必反,那样北伐大业绝难成功。大英雄长叹一声,心力交瘁,忧愤成疾,不久死于雍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大宋豪杰宗泽死时反复诵读这句话,高叫“渡河!”而亡。我想祖逖死时也像宗泽那样抱憾终生..........

   祖逖一死,王敦完全没了顾忌,于是发动叛乱。司马睿见王敦出兵,便要杀了王导以其宗族。王导听说后,大惊。于是每天带着宗族子弟亲自到司马睿那里哭诉,说家门不幸,出了王敦这个叛臣逆子,但是我们一心为公,绝对忠于陛下。

    这天王导又来向司马睿表忠心,跪在地上,正好好朋友周顗从王导他们面前经过。王导哭道,“伯仁兄,我家100多口人,就靠你了!”熟料那周顗居然理也不理,进去见司马睿去了。王导跪在地上,已经绝望,平时和周顗称兄道弟,大难临头,居然是这样......王导跪在那里煎熬了几个时辰,见周顗满身酒气的出来。王导连叫“伯仁,伯仁”,结果周顗连正眼都没瞧一下,摇摇晃晃回家了。王导见周顗如此,肯定是去打我的小报告了,怀恨在心。

    第二年王敦带兵攻入石头城,大肆抢劫了一番。司马睿无可奈何,只得封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封武昌郡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完全像当年曹操那样...........

      王敦得意洋洋接受大臣们的祝贺,其中从弟王导劝王敦不要过分,王敦不以为然;戴渊连连拍马屁,王敦大喜;这时周顗过来拐着弯的骂他,气的王敦说不出话来。当晚王敦就开会商议是否要除掉戴渊和周顗。问王导,王导一言不发。王敦追问3遍都是如此,遂派人把两个人杀了。周顗在去刑场路上大骂王敦,刽子手用戟戳他的嘴,血一直流到脚上,周顗仍喊不止,路上行人见了无不流泪。

    后来王导去中书省办事,偶然见到周顗当天的记录,找人一问这才知道原来那天周顗冒死为王导求情,后来和司马睿一起吃饭,大醉回来还写了奏折说王导如何忠心。不理王导是为了避嫌啊!王导顿时恍然大悟,痛哭流涕的对他的儿子们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正在王敦在石头城微风的时候,他亲哥哥王含突然出武昌回来,并大哭道:"武昌丢了!"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Robbie03 发表于 2010-5-15 14:45:26

第二十九回    王敦苏峻乱江东




    书接前文,荆州牧甘卓(就是东吴名将甘宁的孙子)听说王敦控制了朝廷,发兵到武昌城外,说是来助战的,骗倒了王含,占了武昌。

    王敦本想起兵去打甘卓,但他的谋士钱凤阻止,他暗派人收买了襄阳太守周虑,让他暗杀了甘卓。甘卓一死,王敦不可一世,凡是给皇上的贡物他要分出一大半留给自己,官吏选拔他说了算,朝廷的百官换上他自己的亲信。总之东晋由王敦说了算,就差当皇帝了。

    司马睿作为皇帝,却被权臣所制,忧愤成疾,病死了。太子司马绍继皇帝位,这就是晋明帝。

    这一换皇帝,王敦和钱凤一商量,现在就是自己当皇帝的最佳时机,加紧了篡位的准备。这时左司马温峤假意投靠王敦,其实是无间道,向晋明帝提供了王敦大量的情报。明帝以王导为大都督,召集各路诸侯勤王,共剿王敦。

   王敦听后,居然气出了病。王导听后,马上请明帝给王敦下诏,痛骂王敦一番,然后在军中散播王敦气死的消息,晋军士气大振。

   那边王敦果然气的马上发兵10万,正式造反。结果兵败,王敦病死在军中。士兵们一听王敦死了,解盔卸甲都跑了,钱凤和王含也当了刀下鬼,王敦之乱被平定。

   王敦之乱刚结束,明帝就暴病而亡,死时27岁。5岁太子司马衍即位,这个是晋成帝,他的母亲庾太后临朝听政,并重用她的哥哥中书令庾亮。对,你想的没错,外戚又出现了.......

   外戚庾亮没什么本事还是个小人,恣意妄为,连王导的话他都不听,最后在兵权问题上处理不当,逼反了苏峻。庾亮一直以为打仗就是两边的人到一起厮杀,险要的地方都放弃了。这样哪能是苏峻的敌手?叛军很快杀进了建康。

    叛军入城后,到处抢劫,身穿军服的一律杀而不受降;看到MM便当街轮奸,许多MM没有衣服,只能用茅草盖住身体,连草都找不到的,便挖土盖体。昔日繁华的建康,变成了人间地狱。

    苏峻从此留守建康把持朝政,并在朝中安插亲信,俨然是“王敦第二”。

    这是庾亮算明白过来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嘛。他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和温峤终于请动了征西大将军陶侃。

    陶侃,字士行,鄱阳人(江西)。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他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

   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整天严肃端坐。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这样一个人为王敦所不容,排挤到广州很多年,一直不顺心;接着庾亮又接着排挤到荆州,可谓失意已久。这次他不顾个人荣辱,起兵勤王,各路诸侯一听陶侃都出山了,纷纷响应,并推他为盟主。陶侃领兵4万荆州水军,顺江而下,配合其他诸侯直取建康。

    两军打了5个月,都到了临界点,就看谁撑不住了。苏峻也是该死,这天喝醉了酒,领着上万兵马和陶侃大战,结果力不从心,被砍掉了脑袋,苏峻军群龙无首, 很快击溃了苏峻的部队,杀入建康。然后把成帝迎回建康的宫城之中,然后发下诏命,追灭了苏峻余党。内乱终于平息,东晋也元气大伤。

    后来庾亮自觉当年的行为很幼稚,对不起大家,自己找块地学习做人去了;二次平叛的功臣温峤,不久暴病身亡,晋成帝追赠温峤为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葬于豫章(就在我们南昌....);陶侃都督荆、湘、雍、梁、交、广、宁、江八州诸军事,基本上掌握了东晋绝大部分的军权。

    东晋终于恢复了平静..............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十六国风云 (第二部 争霸中原)整合版